最新商机 RFID产业 物流行业 运输行业
您现在的位置:物流技术网> 资讯中心> 关注人物> 张玉纯
张玉纯
——中国制造的谈话

2009年04月28日 18:54  物流技术网  点击:1214
分享:
500吨全路面起重机  
   中广网南京12月2日消息(记者杨明)伴随着徐工集团重型机械有限公司在300吨、400吨、500吨全地面起重机技术的全新突破,该企业的汽车起重机产品技术得到了全面提升,目前徐重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60%,海外市场占有率超过30%,徐工重型已位列全球汽车起重机行业榜首。本台记者就此专访了徐工集团副总经理、重型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玉纯:
  记者:2007年以来全球起重机市场呈现怎样的发展态势?徐工重型的发展如何?您对企业在过去一年中的表现有何评价?面对当前新的经济形势,您又有哪些方面的规划和部署?
  徐工集团副总经理,重型总经理张玉纯: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2007年全球起重机近28000台销量中,中国企业占到了60%的比重,其中的40%遍布到海外需求强劲的中东、中亚、非洲、南美等市场,按照当前的发展趋势,2008年中国起重机的影响还将扩大,这足以说明中国企业在全球吊装行业发展中正贡献越来越大的力量。
  2007年以来所面临的考验和机遇都是的,我们正行进在中国“十一五”发展的关键年,先是产能限制、上游供应件紧张等诸多资源瓶颈问题,而后是在“双防”基调下出现的原材料价格上涨、宏观调控货币紧缩,2008年下半年,宏观经济政策向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方向转变。这种短时间的大逆转,让整个产业感受冰火两重天。我们很早就在分析宏观经济环境,对2008年即将呈现的经济趋势做到心中有数,对市场竞争格局做出了“以质取胜”的判断,在提升产品品质、服务品质、管理水平、创新能力上下功夫。所以,我们拿到了市场大的蛋糕:目前徐工重型在全球起重机市场的地位再一次得到提升。2008年,全年销售将依然保持30%以上的增长,销售收入达到150亿元已无悬念。重要的是,我们成功达到了布局全球市场的预期,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60%,海外市场份额超过30%。在欧洲、俄罗斯等市场的新突破,进一步拓展了徐工品牌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徐工重型已具备向全球移动式起重机排头兵迈进的基础。
  记者:2007年全球移动起重机10强榜单中,徐工重型以优异的成绩位列全球汽车起重机位,突显了中国企业在全球起重机行业中的实力和地位。徐工重型确立这种实力地位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徐工集团副总经理,重型总经理张玉纯:2008年这一排位还有大的提升,集团王民董事长给我们的指向是主导全球移动式起重机的发展,站位国际一线品牌。徐工重型在发展中能够始终稳定和快速的增长,源于我们对产业规模和质量这两个层面问题的高度重视,我们不仅追求全球销量大,这一点早在2004年就已经达到了,我们更追求在国际竞争中塑造出中国制造,甚至是中国创造的形象和影响力。2002年,中国50吨以上产品市场是国际品牌的天下,而2005年以来三年时间,徐工重型出口到海外的50吨以上产品已近2500台,百吨级以上产品已超过300台,代表中国起重机行业体现了强大的进取力量,这是企业能够持续发展的关键。
  记者:近年来,行业合资、并购层出不穷,愈演愈烈,吸引了业内外众多目光,工程机械这个一向冷门的行业一下子成为公众聚焦的热点,在这样的氛围下,尤其是面对一些企业通过并购进入到起重机行业,贵公司有没有感到压力?
  徐工集团副总经理,重型总经理张玉纯:徐工重型是一个充满危机感的企业,我们的企业精神就是“居危思进,创新超越”。危机感每时每刻都存在,有来自外部的,也有来自内部的。在发展中我们一直处于“前有标杆后有追兵”的状态,我们的标杆是企业,我们正以快的速度缩短与标杆企业的距离,而同时,作为中国起重机行业的领跑者,我们的身后有全力追赶的同行,还有刚刚通过并购等形式迈进这个行业的企业。徐工重型如果跑得不够快,就有被赶超的危险,而同时,我们还是一个国有企业,机制不灵活使企业在背着包袱的情况下必须具备比标兵和追兵跑得都快的能力。
  8年来,这种追赶标杆同时又被对手追赶的感觉很难受,但这正是徐工重型能够持续增长的动力源泉,从一线工人技师到总经理,我们始终处于加倍快跑的状态,这已成为徐工重型特有的文化现象。
  至于一些企业通过并购的形式进入起重机行业,我感觉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企业进入这个行业,都面临两大挑战,一是对文化的整合。并购这种形式可以复制,但是来自企业内部各层面的认同是难以复制的,需要高超的运作艺术,这需要时间的考验;二是产业多元化的选择。产业多元化发展的路径有纵向和横向两种,纵向发展走的是专业一体化的道路,就像在工程机械行业成功发展了上百年的一些国际企业,还有徐工现在所走的以工程机械为主体,向上游零部件、重卡等相关产业延伸的道路,注重积累核心的实体产业力量;横向发展走的是跨行业多产业经营的道路,这条道路上的诱惑很多,致使跻身其间的企业也很多,对企业多产业多专业运作能力是很大的考验。
  记者:据我们不完全统计,改革开放30年间任何一家迅速成长企业的发展史,大多伴随着资本运作的痕迹,很难想象,徐工重型所获得的增长完全来自于实业,您选择的似乎是一种辛苦的发展方式。
  徐工集团副总经理,重型总经理张玉纯:资本运作是经营战略中的重要一环,企业要做大、做强,快速实现价值增值、效益增长,熟练运用这种经营方式,很有必要。徐工集团是整个工程机械行业中早涉猎其中的,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教训,徐工重型在起重机主业发展的过程中,这样的考虑是有的,也有过各种接触,只是终战略选择了现在这条以自主创新为主体的内涵式增长的道路,走这条道路需要耐得住寂寞,排除外界其它产业、其它增长方式的诱惑,潜下心来研究和发展核心的东西。
  之所以选择这条路,是因为我们感觉这样做的迫切性。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到目前为止,整个产业正处于自主创新深化的阶段,像工程结构优化、模拟检测等基础科学研究更需要进一步探索。客观地说,我们还没有完成通过自主创新振兴民族工业的重任。中国机械制造业迫切的还是积累实实在在的自主技术,这需要以“环保、安全、可靠、先进”的创新理念来拉动产业结构升级,这是这个产业在中国新型工业化发展进程中体现价值的核心所在,更是历史赋予这个产业的发展命题,绕过这一点去谈产业拓展是空中楼阁。
  所以,资本运作应该在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上实施,才是真正健康的,在目前行业处于技术创新成长向集成创新转变的阶段,经营者将过多精力分散到虚拟经济的运作上,多产业的扩张上,甚至本末倒置,靠到处圈地、并购等“讲故事”的方式来拉动股价上涨盈利,我认为这对于处于成长阶段的工程机械行业是短视的。以往发生在其它行业企业脱离主业的多元化躁动症,已开始在这个产业显现。我认为现在需要一种理性,正确处理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以一种负责任的创新精神经营企业,才能实现产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徐工重型业绩增长的确完全来自实业,通过8年来持续不断的创新积累,紧紧围绕臂架机械主业谋求更的发展,持续在技术、市场等方面领跑行业,攻克了“准椭圆形截面起重臂的设计及批量制造技术”等六项前沿核心技术,掌控“吊臂单缸插销自动伸缩、底盘悬架”等100多项国家技术。这个过程很辛苦,但这为徐工集团在战略层面展开以工程机械为核心的多元化战略拓展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基础。
  记者:今年,徐工重型在上海宝马会推出的500吨全地面起重机引起了业界、国内外客户的广泛关注,它标志着中国移动式起重机在技术上又一次里程碑式的突破。每年贵公司均有高水准的新品亮相,而今年出现的全是重量级的、技术含量高的系列新品,我们可否这样判断,贵公司的产品创新战略走的是路线。
  徐工集团副总经理,重型总经理张玉纯:任何发展都离不开环境的影响,中国工程机械是在较为开放的市场环境下成长起来的,行业企业都非常注重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起重机这个门类,国外厂家进来比较早,而且一直将中国市场视为战略要地,所以中国起重机行业的核心企业始终是在一种兵临城下,甚至伴随着特雷克斯、多田野等“外进国退”的并购背景中发展起来的,形成了现在的国有、民营、外资三大阵营,在外来竞争的刺激下,中国企业发展得很好,行业前两名占据了中国8吨到300吨80%以上的市场份额,在海外25吨到100吨的市场中也占据了主流地位。但在300吨以上产品市场中,中国企业还未实现批量进入,所以,我感觉,在起重机市场,中国企业的步伐还要再快一些。
  2003年,我们徐工集团王民董事长提出了“市场、高科技含量、高可靠性、大吨位”的“三高一大”产品创新战略,对此,我更注重用“产业化、市场化”来解读,创新是要付出人力、财力、时间等成本的,新技术的应用,新产品的推出不能单纯追求“高、大、”这样的“标志”意义,重要的是适应甚至是创新了市场需求,为客户提供更更低耗的产品和服务。所以,500吨的推出,不仅仅是起重机技术领域上的标志性意义,更重要的是赢得了市场,实现创新与市场的结合。
  工程机械技术研究需要严谨、负责的态度,丝毫疏忽不得,任何一种创新突破都需要一步步脚踏实地的积累,500吨是从50吨到300吨五个级别全地面技术逐步攻克的结果。说实话,我们很想在只拥有50吨技术能力的时候就一步到位创造这个“大”,但是必须损失一些东西,要拿用户的事业、企业的信誉做赌注。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企业是绝不会这么短视的。
  所以,我们“三高一大”的创新战略是建立在给产业、市场、客户带来安全感的基础上的。(中广网)

上一篇:杜传志

下一篇:



更多相关信息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物流技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物流技术网,转载请必须注明物流技术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本站服务|广告服务|会员服务|企业建站|旗下网站|友情链接|诚聘英才
物流技术网 Copyright 56j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