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商机 RFID产业 物流行业 运输行业
您现在的位置:物流技术网> 资讯中心> 关注人物> 杜传志
杜传志
——港口建设科学发展和现代化是必由之路

2009年04月28日 18:55  物流技术网  点击:829
分享:
  日照港作为进出口贸易重要的港口之一,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在国际贸易运输需求下滑、周边港口竞争日趋激烈、全国沿海港口吞吐量平均呈现负增长的严峻形势下,日照港生产逆势上扬,实现了首季度开门红。
  17日下午记者对日照港党委书记、董事长杜传志进行专访。杜传志说,日照港将自身发展与正在全面铺开的学习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了很好的两促进。
  据介绍,日照港在学习实践中有不少创新“自选动作”。比如,开展“危机面前挑重担、爱岗敬业比奉献”主题实践活动,加强“五种能力”建设,打造“钢班子”、“铁队伍”等,为企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杜传志认为:“我国港口已经从劳动力密集型发展成为技术密集型企业,过去靠人扛、肩抬,现在全部是自动化、智能化设备,港口的科学发展和现代化是未来要走的必由之路。”
  记者:日照港集团党委班子采取了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实现首季度开门红?
  杜传志:这次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港口是为实体经济提供服务的,金融危机导致的产能下降、运输需求下降、航运指数暴跌,对港口运输必然产生了较大的冲击。面对这样的形势,我们牢牢把握住了两点,一是思想不能乱,二是发展不能慢。
  一是在思想认识上,以坚定信心,振奋精神,解放思想为目标,引导员工进一步统一思想,查摆和解决问题,抢抓机遇,攻坚克难,树立“弯道超越”的必胜信念。集团党委首先从思想抓起,解决思想问题,统一认识。去年下半年,结合市里的“学先进、找差距、促发展”大讨论活动,我们利用半年的时间,开展了“对比先进找差距、增强压力促发展”大讨论。组织“向南看,向北看”,对比南边的上海、宁波和长江流域的其他港口,北边的天津、营口、大连、青岛等港口,找出发展的差距、明确奋斗的目标。随后,我们召开年度工作会议,利用一周时间,逐个单位进行分析问题、研究对策。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集团的应对策略和今年的总体工作思路,即“增信心、抓机遇,调结构、稳增长,保生产、重效益,求突破、促跨越”,也就是“克服困难保增长”,“抢抓机遇促跨越”,“创新管理上水平”。今年2月份,我们又组织了“搏击双亿靠什么、我为强港做什么”大讨论,目的就是让每位员工明白在搏击双亿和从大港到强港转变的征程中,应该做什么、怎么做,把思想统一到应对金融危机、加快发展上来,树立信心往前走。3月6日,我们启动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这一系列举措,进一步统一了员工的思想,激发出共克时艰的激情和热情,营造了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为我们应对金融危机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是在生产经营上,我们以为客户提供低成本、率的物流运输服务为目标,以服务吸引客户,拓展市场,扩大规模。市场开拓方面,我们由集团与公司两级班子成员带队,按照不同的货种、不同的区域,分了十几个工作小组,到鲁南、华东和中西部地区,分头分片深入客户,并拿出半个月的时间举办矿石货主座谈会,征求客户的意见,了解市场动态,对接服务需求,架起客户相互沟通交流的“鹊桥”,并积极争取海关支持,扩大保税业务范围,为中小客户提供拼船等服务,帮助他们解决生产原料和销售等问题,实现抱团取暖、共同发展;生产组织方面,牢固树立“现场就是市场”的理念,坚持“一强化三统筹”,优化生产组织各环节,提升作业效率。今年一季度我们港口货物吞吐量累计完成4275万吨,同比增长9%,连续三个月逆势上扬,创造了70余项新的生产纪录,港口货物吞吐量增幅名列全国亿吨大港位,其中三月份完成1643万吨,同比增长21.6%,创造了单月生产和季度生产吞吐量新纪录。
  三是在建设发展上,我们以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适应腹地重大产业布局需求为目标,在矿石、煤炭、原油等大宗散货、集装箱运输和现代物流等方面,积极加快建设步伐。去年我们投资28亿元,建设了4个生产泊位,新增了1690万吨通过能力。今年我们计划投入16亿元,新增通过能力815万吨,加快推进B型保税物流中心等十大重点工程,保证每4个月就有一个泊位投入使用。一季度,我们购置了世界的铁矿石装卸设备,形成了38万平米的大型堆场,通过不断提升港口的服务功能来“筑巢引凤”;我们还积极与港口业务链上下游的国字号、外字号、省字号大型企业集团和兄弟港口加强合作,建立战略联盟,在联合中抵御风险,在合作中实现共赢。
  四是在内部管理上,我们以提升管理素质和管理现代化为目标,突出精细管理、现场管理、绩效管理、文化管理和管理创新,连续3年开展了“管理效益年”活动,不断提高管理效率,深化管理效能,压缩运营成本,夯实管理基础。
  记者:在实际的学习贯彻过程中,作为企业,如何确保不走过场?有哪些创新举措?
  杜传志:为把活动开展好,我们下了很多功夫进行谋划和组织。
  首先,精心谋划。为确保活动深入扎实、富有成效,我们本着高起点定位、高标准推进、高质量实践的要求组织活动。一是体现在高起点定位上,从认识上,我们坚持要借这次实践活动的东风,使我们党员干部的思想受到触动,切实解决一些困扰港口科学发展的实际问题,真正能够推动我们港口的科学发展水平能够再上一个台阶。因此,在活动启动前,我们把握好一个“早”字,早关注、早收集、早准备,关注批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企业的情况;在活动之初,我们学习借鉴了中海油、宝钢、天津港等先进企业的经验和做法,制定了方案和具体工作安排。二是体现在高标准推进上,提升学习培训的层次,党委中心组学习邀请了中央政策研究室和清华大学教授来港授课,明天,我们还将邀请中央党校的教授进行第3次党委中心组学习,3次中心组学习都要求全体中层管理人员参加,扩大了学习范围。我们投入30多万元,为全体党员配发了2本自选的学习书籍、统一的学习笔记本和资料夹。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确立和公布了集团公司领导的13个调研课题、中层管理人员147个课题,要求深入基层,深入调研,了解情况,4月20日前要形成调研报告,并组织成果交流。三是体现在高质量实践上,这次学习实践活动,我们确立了以“解放思想、科学发展、强港兴企”为主题,以“保增长、促跨越,全力打造具活力的国际强港”为实践载体,做到克服困难保增长、抢抓机遇促跨越、创新管理上水平。当前,我们面临着大好的发展机遇,包括日照港港口规划获批、保税物流中心(B型)设立、疏港高速公路开工、黄日连盐及枣临东平铁路开工、晋中南煤炭出海铁路大通道建设、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启动、鲁南临海产业区列入省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鲁南国际贸易与航运服务中心启用,与中石化、中石油、荷兰孚宝、森达美等500强大企业合作、与青岛港、烟台港战略联盟和国家扩大内需增加基础设施投资等十几个重大机遇。我们将在把握好这些机遇的基础上,全力开拓海内外市场,加快港口十大基础工程建设,用发展的成果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来检验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效。
  第二、创新“自选动作”。在完成上级“规定动作”的同时,我们结合实际,重点开展具有港口特色、符合港口实际的三项“自选动作”,一是开展“危机面前挑重担、爱岗敬业比奉献”主题实践活动,二是加强科学决策、应对危机、改革创新、经营管理、凝心聚力“五种能力”建设,三是打造“钢班子”、“铁队伍”,丰富了活动内容。
  第三、突出活动的实践特色。此次学习实践活动,与以往活动相比,既有一脉相承的地方,又有不同特点,鲜明的特点在于其实践性。当前,作为港口,大的实践就是保增长、促跨越。我们把港口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困难和挑战,以及确立的任务目标与学习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融为一体,着力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机遇意识、创新意识四种科学发展的意识,着力提高科学决策、应对危机、改革创新、经营管理、凝心聚力等五种科学发展的能力,着力解决思想解放深度不够、创新意识有待加强,港口功能不够完善,服务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能力不够强,资本运营和对外开放水平有待提高等十项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问题,着力创新适应港口战略发展需要的科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和推行绩效管理考核体系,创新人才的引进机制和培养激励机制等三项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记者:作为国企的党委书记,从您的角度如何理解和看待科学发展?
  杜传志: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作为从事物流运输的大型国有企业,港口必须更好的坚持科学发展,才能保证发展的长期性和稳定性,才能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国港口已经从劳动力密集型发展成为技术密集型企业,过去靠人扛、肩抬,现在全部是自动化、智能化设备。我们对港口概念的认识也在不断发展,从单纯的货物装卸码头发展到今天的综合物流中心、运输链节点等,社会对港口在国民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有了更高的期待和要求。港口的科学发展和现代化是未来要走的必由之路。我认为,要推动港口的科学发展,重要的是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首先,要科学规划港口资源,要放在全球、全国和区域经济的发展中来把握港口的发展定位。作为日照港,就是要站在服务好城市、鲁南和沿桥经济,服务好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部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发挥好、利用好宝贵的岸线资源、独特的区位、便捷顺畅的集疏运体系和广阔的腹地等复合优势,统筹谋划,加快建设发展。
  第二,要注重“质”“量”并举。要实现大港强港的目标,仅有量的突破和优势是不够的,关键是如何把这种突破和优势迅速转化为自己独特的竞争力,实现“质”与“量”的同步提升。“量”大“质”差,就象一个身体虚弱的成年人;“量”小“质”好,象一个身体健康的幼儿,这两者都不具备与强者抗衡的能力。量在港口反应的就是吞吐量的大小,而质就是竞争力、影响力和带动力的强弱,能够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多大的支撑。因此我们坚持一手抓效率、速度和经济效益提高,一手抓规范、质量和社会责任落实,我们提出“十一五”期间“扩能上量、强化管理、做强做大、搏击双亿”的战略重点及目标,就是要通过完善港口的服务功能,扩大吞吐量规模,优化货种结构,压缩港口运营成本,提升企业的赢利能力,进而提高港口的发展质量,力争到“十一五末”实现港口吞吐量和通过能力双双达到两亿吨的目标。
  第三,要但当责任、践行使命,建设和谐港口。国企是共和国的脊梁,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首先,港口的出资人是国家,我们就要对国家负责;其次,国企的全民性质决定了我们必须履行更大的社会责任;还有就是要对港口员工负起责任。基于这样的分析,我们确定了“发展港口、报效国家、服务社会、成就员工”的企业的使命。在港口发展中,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四个文明同步建设,同步推进,在实现港口自身发展同时,充分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共同提升,着力构建“创新学习型、质量效益型、诚信责任型、阳光和谐型”港口。
  记者:作为一家大型企业,在科学发展中如何给自己定好位,如何充分发挥对日照和腹地经济的支撑作用,起到带头作用?
  杜传志:日照市委市政府先后提出了“港口立市”和“港城、港带、港桥、陆海”四个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始终把港口作为城市的核心战略资源,关心和支持港口的建设发展,这使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肩负的责任,更加自觉地担当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和“排头兵”,不断提升港口服务、辐射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努力把日照港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大宗散货进出口中转基地、华东地区重要的杂货进出口中转基地和亚欧大陆桥东端区域性集装箱转运中心,助推全市乃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弯道超越”,
  一是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码头泊位、锚地、堆场的建设步伐,突出设施的专业化、大型化和配置。
  二是加快港口功能建设,建立“无水港、旱码头”,扩大内陆口岸直通,积极加快B型保税物流中心和港口物流园区建设,加大服务临港产业集聚和发展的力度。
  三是加快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积极推进港口及腹地铁路、公路、管道建设,努力打造便捷、、通畅的港口集疏运网络。
  四是加强内部管理,提升员工素质,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服务效率。
  记者:企业发展离不开人才,日照港的人才工作是怎样开展的,有那些经验?有没有一些机制能够使得人才走上前台,走上领导岗位?
  人才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根本因素。近年来,集团公司党委以打造一支“钢班子、铁队伍”为目标,通过引入竞争机制,为人才搭建起一个成长成才的平台。
  一是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建立健全管理人员竞聘考核机制。本着“公开、公正、竞争、择优”的原则,把市场竞争机制引入管理人员的选拔工作中,打破了传统意义上“工人”、“干部”的界限。在每次的中层管理人员和科级管理人员选拔工作中,始终坚持了竞聘上岗制度,综合运用笔试、面试、业绩考察等选拔方式,变“相马”为“赛马”,几年来,共有700多名员工通过竞聘走上了集团中层和科级管理岗位。同时,加大对中层领导班子的绩效考核力度,2007年11月份,下发了《关于创建“四好”领导班子实施意见》,完善了《中层管理人员管理办法》和《科级管理人员管理办法》,并聘请专业绩效考核咨询机构,构建起更加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逐步打造了一批懂经营、会管理、能力强的“钢班子”。
  二是大力实施“人才强港”战略,建立专业技术人员“Η”通道。在完善人才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开展拔尖人才和专业技术骨干选拔工作,共选拔出了4名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和36名专业技术骨干,进一步营造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保持了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稳定,推动了专业技术人才梯队的建设,激发了广大专业技术人员创造活力。同时创造性地构建起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相互交流成长的平台,即“专业技术人员‘H’通道”,为员工拓展了发展的空间。
  三是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鉴定考核工作,加强员工培训。推行持证上岗制度,实行职业技能津贴,提高了全体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技术技能素质,充分调动了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特别是积极开展培育和树立“品牌员工”活动以及“员工”评选活动,不断完善员工的有效评估和激励机制,拓宽员工成长渠道和激励方式,提升港口创新力和核心竞争力,培养了以“全国农民工”和“山东省技师”为代表的一大批拔尖技能人才,逐步形成了一支品德高尚、业务、技能高超的“铁队伍”。
  记者: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作为全国第八大沿海港口,日照港是如果做好节能减排工作的?
  杜传志:我们把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作为港口生存和发展的头等大事,作为港口重要的社会责任,摆在港口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上来抓。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在全港层层建立责任制、签订责任书,环保责任落实到各个岗位、各个部门,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同时将节能减排和环保工作与生产经营指标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加强督促、严格考核。2005年至今,能源综合单耗下降25.3%。
  二是加大硬件投入,对于环保问题,我们并不是单纯的看作是增加了企业成本,对于港口而言,所谓的污染其实就是货物损失,是以牺牲客户利益、牺牲我们的服务质量和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是把资源放错了地方。比如,木薯干是生产乙醇的主要原料,近年来,随着乙醇汽油等节能燃料在国内的推广使用,木薯干已经成为国家产能环保产业的战略物资,进口需要快速增长。但木薯干的粉尘控制却是一个大问题,如果我们控制得好,不仅给客户增加了效益,保护了环境,同时,我们也可以以的服务,赢得客户的信赖,提益。03年至今在环保和节能减排方面,我们已累计投资4个多亿,港口所有设备选型都必须从环保和节能角度考虑。其中,投入1.6亿元引进国际先进的全密闭式木薯干专用卸船系统,实现了“卸木薯干,现场不见木薯干”;投入1200余万元建设防尘网,800多万元在码头堆场周边种植高大乔木绿化带;为煤炭、矿石等散杂货运输车辆建设冲洗设施,投入1200余万元建设中水回用设施,可进行洒水、车辆冲洗,并能够循环利用,年节约水费150余万元,实现了节约水资源和成本支出的双重目的。
  三是规范装卸操作,坚持从装卸作业和倒运过程的源头进行控制,明确每台设备、每个作业者的作业要求,加强现场粉尘污染控制。
  另外,在港口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投入资金开展人工放流,生态补偿等活动,将85万尾牙鲆鱼和贝类西施舌增殖放流大海,促进海洋环境和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记者:日照港人核心的企业文化是什么?可否举一两例。
  杜传志:日照港是在荒滩上起步建设,在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我们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磨练了日照港人乐观向上、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形成了真诚和谐、活力智慧、激情执着、开放创新的主旋律,这些品质都具有阳光的特质,日照又以日出初光先照而得名,所以我们逐渐积淀而成了独具个性的“阳光文化”,“阳光文化”以诚信、、创新、和谐、共赢为核心价值要素,它首要的核心要素就是诚信,港口作为服务行业,是能否做到诚信,关乎我们事业的兴衰成败。“阳光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是“传载真诚、追求、共享阳光”。
  传载真诚,就是把诚信作为港口一切经营管理活动的基本道德准则和价值评判标准,竭诚服务客户,真诚善待员工,诚心回报社会。
  追求,就是追求更好,不断超越,把和创新作为港口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追求目标,经营、有为管理,开阔视野、放眼未来。
  共享阳光,就是让广大客户充分享受日照港的阳光服务,广大员工充分享受港口的发展成果,港口与合作伙伴,和商共赢,共同发展。
  在案例上,2006年10月24日,满载17多万吨进口矿粉的“海洋之光”轮,在日照港仅用24小时就接卸清舱完毕,平均每小时卸率达到7359吨,创造了日照港矿石卸船效率个世界。在时间过去8个月后的2007年6月30日,日照港又用28.9小时卸完实载23万吨进口矿砂的“河北创新”轮,以平均每小时8016吨的卸率,再一次刷新了此前保持的原世界纪录,站上了矿石卸船效率的高峰,并一直延续至今。这个案例本身就体现了日照港“传载真诚、追求、共享阳光”的核心理念。
  记者:在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各大企业集团均“收缩银根”,而日照港却大手笔投资兴建鲁中、鲁南两条铁路,是什么让日照港有这么大的信心?
  杜传志:在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敢于投入巨资修铁路,主要是基于三个方面的考量。一是国家保增长、调结构、扩内需和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连续出台,我们对宏观经济的走势充满信心。二是日照港全力加快自身建设和功能完善,形成码头设施能力大、港口服务功能强、集疏运畅通的复合竞争优势,对危机风险有着强劲的抵御能力。三是着眼于更宽的眼界,着眼于未来的竞争发展,着眼于增创新的竞争优势。我国港口目前还处在同质化竞争的时代,也就是码头、航道、堆场、设备的比拼,但是港口发展必然要走出这个阶段,集疏运问题必将成为决定港口发展未来之胜负的关键。有便捷的运输通道,能够提供率、多样化、低成本的物流服务,将成为港口未来竞争的制胜法宝。而且我们在金融危机的情况下,投巨资修铁路,不仅基于对自身发展的信心,也是为港口发展培育新优势,抢占制高点的超前举措,同时更把我们的信心传导给社会。胡锦涛告诫我们“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要想实现未来的优势,必须“跳出港口看港口,跳出港口推动港口的发展”,这两条铁路贯穿鲁南经济带,都接入了通往日照港的主干铁路(兖州—日照线),建成后将进一步增强港口对鲁南地区的带动和服务,而鲁南经济带能源、矿产资源丰富,又是全国重要的农副产品基地和承接南北物资中转的枢纽地带,对港口运输的需求旺盛必将为日照港的发展提供更加持久和强劲的支撑。
  如果说过去几年,我们打造了以铁矿石运输为核心的大宗干散货运输的业绩,铁矿石进口量、镍矿、木片、粮食等在全国都处于首位。那么今后5-6年,我们将着力培育以原油运输为核心的液化散货的新业绩,同时为集装箱和现代物流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们自己投资建设了一个10万吨级油码头,这个月已经实现了船的运输,与中石化合资建设的30万吨级油码头和中石化从日照到江苏仪征的管线,将在近期得到核准,设计年输运能力3600万吨;中石油与东明石化还将合资建设一条从日照到山东东明的输油管线,年运输能力为2000万吨,这就要求我们配套3个30万吨级的码头。依托这些原油运输项目,石油液化必将兴起,从商业储备到国家储备,再到石化企业落户,这就是我们为之努力的方向。

上一篇:李建达

下一篇:



更多相关信息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物流技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物流技术网,转载请必须注明物流技术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本站服务|广告服务|会员服务|企业建站|旗下网站|友情链接|诚聘英才
物流技术网 Copyright 56j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