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环会
当前位置:物流技术网>新闻首页>行业动态

西部科学城培育科技企业超1300家 创新主体持续扩大发挥力量

2022-09-23 09:31:34化工仪器网 江鱼阅读量:291 我要评论


导读:近年来,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的相关政策不断出台,积极运用市场化机制激励企业创新投入,保护和激发企业活力,注重维护好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推动更多优秀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近十年来,我国企业科技数量、规模、成长速度不断上升。据科技部公开的数据,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从50%提升到2022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制造业企业的100%;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4.9万家,增加到33万家;企业研发投入占全国企业投入的70%,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例达到76%以上。作为创新的主要阵地,科技企业发挥着链学研、接产能、投市场的功能。想要进一步激发企业活力,还得出实招、增活力、强动力。
 
  近年来,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的相关政策不断出台,积极运用市场化机制激励企业创新投入,保护和激发企业活力,注重维护好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推动更多优秀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近日,西部(重庆)科学城公布的一组数据,再次体现了技术企业的蓬勃现状。
 
  数据显示,截至8月,西部(重庆)科学城已培育科技企业超1339家,同比增长26%。其中包括1家独角兽企业、9家瞪羚企业、11家高成长性科技企业、240家高新技术企业。以企业为核心的创新体系基本搭建。
 
  载体:加速科技成果落地
 
  值得注意的是,亮眼数据的背后是产学研的深度融合。企业是产学研融合成果落地的主要负责载体,是成果进入市场的重要导向标。一系列成就背后离不开学、学、研的支撑。
 
  科技企业的孵化、发展离不开高校、研究院所。正是有人才源源不断加入,才能丰富平台创新点、拓展研究领域。西部(重庆)科学城不断完善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支持政策,正式发布引领建设企业与人才互动交流的“就在科学城”线上引才平台,并针对大学城高校毕业生等青年人才,设置了“校招专区”。通过线上线下邀约等方式,先后发布了223家科学城企业和科研院所对高校毕业生的1957个岗位需求。这一措施无疑为吸引人才、引入人才、安置人才做出良好的部署安排,为准推动科学城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与此同时,科学城还积极建立地校企三方协同机制,深入落实产学研融合体系,支持大学城与科学城融合发展。今年以来,科学城已为高校毕业生创业者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40万余元,扶持创业者24人。只有将企业、高校研究院所紧紧结合,才能让科研成果尽快走出实验室,走进多场景运用。如果缺少企业的市场力和资金辅助,科技成果市场化的难度或将增加。
 
  力量:实施企业培育帮扶
 
  培育科技企业创新主体,是散发创新活力,支撑创新工作的重要力量。中小微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韧性和潜力,社会生产的起承转合连接点。因此,降低创业创新成本,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发挥在支撑创新上的独特作用,降低小微企业融资实际利率和综合成本,这也将促进新产业裂变。西部科学城的“一科三高”企业培育方案、建立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开发科技型企业动态监测和数据管理系统等政策相继出台,有利于推动科技科技集聚,拉动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质量成倍增长,促进成长性科技企业加快速度。
 
  也要看到,培育意味着往往周期长、见效慢,但创新力投入对于企业、行业必不可少的,放缓创新培育将对以技术力发展产生将负面影响。随着培育创新企业的数量成倍增长,中小创新企业的步伐越走越稳。
 
  支柱:真金白银支持研发投入
 
  如何保持技术企业创新活力,也要看到还需政府发挥真金白银支持政策。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创新研发投入水平是企业提升自身水平、保持竞争力的基础性投入,直接影响着创新的成败和技术企业的产业规模。国家税务总局印发《关于企业预缴申报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有关事项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明确从2022年起,企业可以在每年10月申报期申报享受前三季度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优惠,把2021年10月提前享受当年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举措转化为制度性规定。这一措施为企业减负不少,真金白银支持科技创新,给企业缓解了资金压力,为企业坚持研发增强了信心
 
  此外,我国还将制造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75%提高至100%,持续释放政策红利,为科技创新注入新动能。支持性政策让技术企业吃下“定心丸”,让技术企业在创新路上放心奔跑。
 
  (资料来源: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人民日报、科技部等)
 
  原标题:西部科学城培育科技企业超1300家 创新主体持续扩大发挥力量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物流技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物流技术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物流技术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
推荐产品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2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