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环会
当前位置:物流技术网>新闻首页>行业动态

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可期,L2级自动驾驶加速普及

2022-08-24 15:01:18智慧城市网整理阅读量:554 我要评论


导读: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出货量达到1370万辆,预计2022年中国智能网联系统装配率将达到53.3%,2025 年装配率将达到75.9%,超过全球平均水平。

  近日,从2022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2年上半年我国L2级辅助驾驶乘用车新车市场渗透率已升至30%,国内开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里程已超过5000公里,发放测试牌照已达900余张。
 
  近年来,全球智能网联汽车发展驶入快车道。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产业发展整体处于国际前列。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出货量达到1370万辆,预计2022年中国智能网联系统装配率将达到53.3%,2025 年装配率将达到75.9%,超过全球平均水平。
 
  政策体系逐步完善
 
  我国相继出台智能网联汽车准入管理意见、测试示范管理规范、数据安全管理规定等政策文件,支持创新产品加速进入市场。目前,智能网联汽车正在快速发展,各地方政府也在政策层面不断给予相关支持。
 
  近期,随着多个政策利好接踵而至,业内对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前景充满期待。8月1日,我国首部规范智能网联汽车管理的法规——《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正式实施;8月8日,交通运输部就《自动驾驶汽车运输安全服务指南(试行)》(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此外,重庆和武汉也率先发布了自动驾驶全无人商业化试点政策,允许车内无安全员的自动驾驶车辆在社会道路上开展商业化服务。
 
  应用场景多点开花
 
  就应用场景来说,智能网联汽车已经从“锦上添花”走到“刚需”,各类应用场景“多点开花”。例如,搭载激光、视觉和毫米波3种传感器的智能网联重卡已开启分阶段开展真实场景下道路无安全员的技术验证,从5个安全员逐步“减员”,推动自动驾驶加速迈向“无人化”。
 
  实际上,智能网联汽车除了在自动驾驶小巴、无人出租等共享出行应用,还涵盖清洁环卫、物流配送、无人零售等更多具体应用场景。据了解,友道智途布局了智能转运、智能清扫及智能公交等多个应用场景的商业化应用;东风悦享未来还将陆续投放一系列Sharing-X服务车辆和移动服务设备,开展无人接驳、无人清扫、安防巡逻、无人配送等服务,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中……
 
  关键技术不断突破
 
  按照国际通行的《SAE驾驶自动化分级》定义来看,自动驾驶分为L0-L5六个等级。L0代表没有自动驾驶加入的传统人类驾驶,L1~L5则随自动驾驶的成熟程度进行了分级。目前国内大部分只实现了L2级,实现L3级功能的仍在少数。
 
  L2级也称之为半自动驾驶,可以实现ACC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车道偏离提醒、自动跟车、AEB自动紧急刹车、主动防碰撞等自动技术。该阶段汽车已经可以分担驾驶员30%的工作,但是仍需驾驶员关注汽车驾驶情况,如有特殊情况还是需要以驾驶员为主导。这种程度的自动驾驶技术目前较为普及,在大多数10万元以上的中、高配国产车型上都有配备。
 
  随着L2级自动驾驶渗透率稳步提升,加速推进更高阶的L3自动驾驶落地成了业界攻克的重点。事实上,为加速高阶自动驾驶落地,打造更好的自动驾驶体验,近两年国内已经有很多整车厂在自动驾驶硬件配置方面开始预埋或搭载以英伟达Orin、地平线征程5为代表的大算力芯片,并在感知系统上采用多颗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等多传感器冗余技术方案。
 
  据了解,该方案还可以进一步升级为更高级别辅助驾驶能力(L2.9 级),实现单车道脱手巡航这样的高速公路导航辅助功能,以及更加高阶的自主进出匝道功能,如自动上下匝道、自动变道、自动高速公路切换、交通拥堵代驾等。
 
  结语: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智能网联汽车将为我国高速公路、城市交通、客货运输、汽车产业带来一场巨大变革,虽然这种变革是循序渐进、充满挑战的,但也是助力我国在这一领域实现两化融合,助力弯道超车的重大机遇。
 
  原标题: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可期,L2级自动驾驶加速普及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物流技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物流技术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物流技术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
推荐产品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2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