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环会
当前位置:物流技术网>新闻首页>明星企业

美团无人车配送中心正式成立,即将加入抢人大战!

2021-06-03 09:46:40盖世汽车阅读量:5838 我要评论


导读:据相关媒体报道,在团队规模300多人的基础上,美团无人车配送中心计划新增500岗位,从算法、工程到业务全线覆盖。

  【物流设备网 明星企业】据相关媒体报道,在团队规模300多人的基础上,美团无人车配送中心计划新增500岗位,从算法、工程到业务全线覆盖。
 
  具体来说,此次招聘地点多集中在北京和深圳,由于北京先行先试的政策明确,此轮扩张北京的岗位也更偏重于研发,深圳则更多的与工程相关。
 
  其中,自动驾驶规划决策、控制等系统人才岗位颇为惹眼,对于资历以及年限的要求也有所放宽;工程方面,整车工程、传感器等自动驾驶相关硬件岗位需求突出;GR事务、业务运营、技术标准专家、产品经理等岗位也都较为紧缺。
 
  事实上,早在2016年10月,美团内部就成立了W项目组,开始研发特定场景下的无人配送。2017年,美团无人车配送中心正式成立,其后美团第一台自研无人配送车“小袋”出厂,到2019年,它获得北京市乘用车自动驾驶T3牌照,具备公开道路测试资格。2021年,随着新一代自研无人配送车“魔袋20”亮相,美团无人配送车也拥有了标准化量产能力。
 
  据悉,“魔袋20”拥有L4级别自动驾驶能力,长宽高分别为2450×1010×1900mm,装载量达到150KG,货仓容积540升,配送时速最高可达45km/h,120公里的续航里程让它可以支持差不多一整天的配送服务。
 
  技术方面,“魔袋20”与主流RoboTaxi方案一致。它自带3个激光雷达、19个摄像头、2个毫米波雷达以及9个超声波雷达。在多传感器冗余融合下,配合高精度地图,可以实现5cm-150m范围内障碍物的识别,做到360度无死角的实时环境感知。
 
  在落地场景方面,美团无人配送车则更快一些。围绕美团外卖、美团跑腿等核心业务,美团无人配送通过与现有复杂配送流程的结合,在配送场景上形成了无人配送整体解决方案。包括快速分发订单的交易平台,基于大数据优化的调度系统,利用自动驾驶技术构建的物流路网,多种人机协同的末端配送模式,形式多样的智能配送终端等。
 
  在北京、雄安等多地,美团已经展开了应用试点。尤其是在北京顺义,美团已经开启常态化运营,把无人驾驶配送外卖带到了现实。截至今年3月份,美团在顺义区的无人车配送已完成约3.5万实际配送订单,累计自动驾驶里程近30万公里。
 
  而就在5月25日,美团还正式获得了北京发放的首批无人配送道路测试资质。
 
  无疑,科技创新在美团战略布局中已经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创始人王兴曾在美团成立十周年之际,在全员内部信中表示,“新的十年,我们会在科技研发上加大投入,让科技更好地普惠产业发展。”
 
  5月28日的财报电话会议上,王兴再一次在公开场合谈到:“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一直在积极研发和设计无人配送车和无人机。在我们探索和研究尖端技术时,自主交付是一个关键的重点领域,对我们来说具有重要的方向性。”
 
  与此同时,美团在科技创新上的投资步伐也在加速。美团4月20日发布的公告中称,拟寻求以增发股票和出售可转债的方式,融资近100亿美元(约合650亿元人民币),所募得的资金将用于科技创新,加大在无人车、无人机配送等领域前沿技术的投入,以及一般企业用途。
 
  资金的注入在为美团带来巨大想象空间的同时,也成为驱动美团新增长点最有利的武器。在2021年第一季度财报中,美团Q1整体营收高达370亿元,同比增长120.9%,平台交易用户数和活跃商户数均创历史新高,分别为5.7亿和710万。
 
  美团的目标是3年内将无人配送的范围扩大到上海、深圳等城市,落地万台无人配送车,在外卖、买菜、闪购等多个业务场景下发挥作用,实现多场景、全天候、多城市的片区规模化配送体系。
 
  “在传统燃油车时代,中国企业没有理由赢;但是,在正在到来的智能电动车时代,中国企业没有理由输。”王兴曾这样说到,美团通过造小车,正在积累无人驾驶技术,并且取得了一定进展,这些成果将来用于“大车”身上也为未可知。
 
  在智能电动车时代,值得为美团留一个位置。
 
  原标题:美团无人车配送中心正式成立,即将加入抢人大战!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物流技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物流技术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物流技术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
推荐产品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2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