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产品: 升降机 起重机 输送机 条码数据采集器
您现在的位置:物流技术网> 公司库>企业家风采>    徐利达:物流行业快速发展对叉车是一个机遇
徐利达:物流行业快速发展对叉车是一个机遇
2013-12-03  来源: 杭叉工程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    浏览次数:次
 
            2013年11月28日,在喜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大胜利召开之际,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在临沂隆重召开了第四届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在29日会议期间分会场举办了一场以“创新、超越、括展国际市场”为主题的论坛,该论坛的对话环节中,杭叉工程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徐利达做了精彩发言,内容实录如下: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我是杭叉集团的代表,今天有幸在分会场跟大家交流一下我们企业的一些情况。我想杭叉集团生产叉车的,可能有一些人了解,原先是一个国有企业,我们是两千年改制,现在是民营企业,二零零零年改制之前,杭叉的销售量一直就是两千台或者是两千台不到,大约有十年的时间。改制二零零零年到现在二零一三年,我们的销量今年预计七万五千台左右,为什么增长这么快呢?我想一个是整个国家的经济的发展,物流行业快速发展对叉车来讲是一个机遇。

      另外我想是一个体会吧,围绕着这个主题创新也说一点体会。我想作为杭叉集团讲创新,我从几个方面,个是体制创新,体制创新因为前面讲了两千年改制,我们作为杭州市的个试点企业也是一个机会,体制上面,第二方面我想是机制方面的创新,有这个体制创新,你的机制怎么创新?机制上面里面又有很多的内容,可能有分配的,有用人的,还有股权的等等。第三个方面创新我觉得是一个产品的创新,因为杭叉早的产品根据以前的行业的分工,通过这么多年,我们的产品等等的产品,我想产品创新不仅仅是系列灯的增加,还有更多的东西,里面有技术方面的等等。第四个方面,我觉得是一个合作的创新,合作创新我觉得分为三个方面,一个是我们跟我们的供应商怎么合作?第二个方面我们跟我们的经销商怎么合作?第三个方面我们跟叉车全球叉车同行怎么合作?因为同行大家都是竞争,但是我们从这几年的体会来讲,我们是有竞争,有合作的。我们跟世界前几强叉车企业合作。第五个方面的创新,我觉得是一个理念方面的创新。理念创新包括我觉得是一个理性的经营,理性经营怎么理解呢?因为大家的量每年增长多少,我觉得这个想法也是很正常的,因为我在去年几各行业的会上也谈到企业怎么健康的发展?这个是关键,只有持续的发展能够发展,这个企业可能有生命力了。所以理性的经营包括价格方面,应收款方面等等,我想这里告诉大家的数据,我的应收帐款到十月底,大约是占到我的全年销售额的6%左右。

      国外的信用证问题都不大,应收款往往都是国内,我想我们同行也好,可能情况都差不多,我想这个是一个数。另外我们的量跟行业的平均水平略微高一点,不是高的,在行业里面,企业增长今年不是杭叉高,但是我的效益增长是30%往上同比,而且是很实的,我想是我刚才讲的经营方面的。

      关于海外市场,叉车每年出口量还是比较大的,中国的叉车已经占到全球的30%吧,等一下秘书长,他是比较的这么一个量,现在出口杭叉出口量连续八年,出口现在难度也越来越大,除了高层论坛上面也谈到这个事情,怎么说呢?虽然不是WTO这个里面的东西,也是一种变相的,也是他这些国家,他认为开放都是用这些的。所以我想出口确实也挺难,虽然每年都在增长,我们外向多能,老是抱怨我的价格高给他们,我跟他们讲,这个有时候我们其他方面做好,产品也好,质量也好,服务也好,不一定是价格你比其他同行高一点点,一定不能卖,这个观点我觉得我们必须要有,所以说现在大家面临的国外的叉车,我估计工程机械,其他的也会有,因为工程机械的企业实力比较强,国外研发中心,制造基地比较多。叉车现在也有一些国家,他确实对本土生产,占多少量的比重,一个车你本土的占多少,当地国家有他的政策,这样给他进口的话,他的成本就不一样了。所以说也有一些经销商为这方面他就动脑子,这确实也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包括现在货币的问题,我想我们目前可能还没有实力到全球都去开制造工厂,因为毕竟我们带工程机械行业里面叉车是小的,这个行业是不大的,所以我想目前我们来讲还是自己能够做好哪一些工作来拓展市场,去占有这个市场。

      价格问题是每一个行业都面临的问题,昨天高层论坛也都谈到,价格因为我有一个观点,价格你就是低的,不等于市场都是你的,事实上也证明了这一点。另外一个价格,国内价格大家已经知道什么情况了,特别是2013年整个来说比较稳定,大家成本确实下来了,可能很多价格小了,从正面来讲,对我们的用户,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希望占有更多的市场。这样企业的长期发展可能会比较困难,我觉得企业,企业要有效益,一年、两年没有可以,五年、八年,没有效益,我觉得不行。国内价格组成已经放到一边了,觉得可能就算了,出口价格上面能不能大家统一控制呢?我觉得必要性肯定是有的,我们出口不要中国人打中国人,但是可行性、操作性怎么样?值得探讨、研究。

      另外一个我觉得这是一个外部,更重要的是企业内部,你怎么样来定位,你怎么样销售?你光靠这个行业给你定一个价,指导价也好,实际操作到底会怎么样?谢谢。
更多相关信息
展会信息
更多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本站服务|广告服务|会员服务|企业建站|旗下网站|友情链接|诚聘英才
物流技术网 Copyright 56j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