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环会
您现在的位置:物流技术网>技术首页>其它知识

湖北江南东风专用特种汽车有限公司

企业直播推荐

更多>
合肥精大仪表宣传片

合肥精大仪表宣传片回放

开播时间06-08 14:00

产品推荐

更多>

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分析

2009
06-23

15:08:02

分享:
2046
来源:湖北江南东风专用特种汽车有限公司

我国汽车产业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具有一定的规模,目前汽车产量占载货汽车总产量的60%左右,接近6000个产品品种,已成为我国汽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八五”、“九五”、“十五”规划的贯彻实施,汽车行业得到迅猛发展。目前我国汽车产品同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同类产品相比已基本接近,尽管在技术*性、质量稳定性、产品可靠性、检测手段等方面相比较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总体上我国汽车行业在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已基本具备参与竞争的能力。

 

    现阶段我国行业的发展,有两个重要的特点值得注意。一是全国汽车产业集群发展势头迅猛。例如,长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批出4平方公里的土地用于汽车园区的发展;规划占地38平方公里、地处“沈铁工业走廊”上的辽宁车生产基地目前已完成一期起步7平方公里土地的“七通一平”建设,已具备企业落户开工的条件;天津市蓟县开发区批出12平方公里的土地用于汽车产业发展;山东省梁山县,以弹丸之地聚集了105家汽车生产企业,并有继续扩大之势;郑州市拟在郑开大道打造产能为10万辆的汽车生产基地;湖北随州市在已经拥有75家汽车及零部件企业的基础上,又提出打造20公里的汽车产业发展走廊;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在银川-吴忠-石嘴山一线,重点发展汽车产业;福建厦门-龙岩-漳州-泉州一带,将重点发展汽车产业;川渝经济区在汶川震后重建的背景影响下,汽车产业发展极为快速。
   
    二是我国车企业在完成原始资本积累后,现阶段普遍遇到发展的瓶颈问题,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    
    1、企业在完成一定资本积累后,大范围搞固定资产投资,广泛进行资产贷款短投,在企业*效益偏低的情况下造成现金流量严重不足;
    2、原始的企业管理方式跟不上现代企业的发展要求,如家族式企业、集权管理式企业等;
    3、企业间低附加值产品竞争格局得不到有效改变;
    4、重生产、轻市场和技术,企业呈现梭形结构,缺乏战略构思;
    5、汽车行业和非汽车行业的资本大量涌入,会造成新一轮的恶性竞争。
   
    针对我国汽车市场需求进行分析,*来看预测如下:
    1、根据*《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从2005年到2030年,国家将斥资2万亿元,新建5.1万公里高速公路,届时总里程将达到8.5万公里。高等级公路的飞速发展,将积极推动运输车辆和道路维护车辆的发展;我国对钢铁、煤炭、水泥、原油、天然气等基本战略物资*保持庞大需求,这些物资相当部分靠车辆运输,总体上讲,汽车总需求量基数较大,还有相当大的成长空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功能的增强及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对建筑、环卫、园林、电力、通信、电视、*、司法、机场、金融等商业运输及城市建设服务类车将产生较大需求;此外,国家实施的重点工程如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改建、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等,不仅将推动车总量发展,而且将*地带动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有效需求;
    2、外延型经济的发展带动汽车出口趋势明显,近几年欧美市场、东南亚及中东地区对中国汽车需求较大,外延型产品将是一部分优势企业发展的重点;
    3、以2005年年产量为55万辆为基数推算,到2010年,我国汽车年需求量为89万辆,保有量为600万辆;到2020年,这组数据分别为174万辆和855万辆。
   
    “十一五”期间,我国汽车行业重点发展的产品主要是配套服务于城市功能发展类车辆,如环卫类、市政类、城建类、教育医疗类等;高等级公路服务车辆,如道路养护车、抢险救援车等;重大工程作业类车及煤炭运输车、三农车辆等特殊车辆。、
   
    同时在此期间,将重点引进铝合金、不锈钢材料应用技术,机电液气一体化技术及微电子、智能化、自动化应用技术,模块化设计技术,装置设计及制造技术,机场车辆、高等级公路养护车辆等的制造技术。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137230772@qq.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物流技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物流技术网,转载请必须注明物流技术网,https://www.56js.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2911号

QQ联系

咨询中心
客服帮您轻松解决~

联系电话

参展咨询0571-81020275会议咨询0571-81020275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