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物流技术网>新闻首页>编辑视点

嵌入式RFID于物联网的发展与应用

2010-10-22 15:58:18RFID世界网 作者:陈昌博阅读量:1201 我要评论


导读:

  挟着数量为 10 的 12 次方设备量的庞大市场商机,物联网 (Internet of Things) 无疑是嵌入式应用的机会与未来。
  物联网为人、机、物等 3 种对象的智能型整合网络,强调个别对象的识别、定位、跟踪、监控与管理。物联网重视感、知、行三要素,藉由信息采集、信息阐述、信息处理,进一步完成人与物、物与物间的智能型沟通与控制。物联网首先涉及的是自动识别技术,主要系以无线射频识别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 技术为主。RFID 具标签体积小、式样多、寿命长、安全性高等特色,其内存容量可达 128K bit,具可穿透式读写、多标签同时读写、可重复读写等非接触式电子卷标识别功能。
  AWID 执行长廖大颖表示,现行 RFID 应用系统架构多采用单一 RFID 读写器连接一至多个天线,以分时多任务方式,读写电磁波覆盖范围内的RFID 标签。由于 RFID 读写器运算能力有限,不具数据分析及储存能力,所读写的卷标信息皆由后端服务器提供服务及处理。在物联网环境下,由于所需处理的数据量与服务形态将呈指数倍增,集中式后端服务器将无法应付实时标签读写及大量计算等需求。考虑整体系统效能及稳定性,物联网宜采用以*或特殊设计为目的之嵌入式 RFID 架构,为可行。嵌入式 RFID 系统可直接于本地端完成复杂的卷标读写、噪声排除、错误更正、数据暂存等工作,仅将所需的格式化信息透过网络传送至服务器端处理,有效降低网络与服务器负担,大大提高物联网整体效能及稳定性。
  嵌入式 RFID 应用一般是将 RFID 读写器(模块)包含在产品或系统中,以增加该产品或系统的 RFID 读写功能,如捷运票卡感应匣门、图书馆自动化借书柜台、超市商品查询机等。在物联网的应用上,将出现许多整合温度、湿度、压力等环境参数的嵌入式 RFID 系统,如自动检测胎压及引擎温度的智能型车机系统。将 RFID 标签嵌入传感器中,可用于监测不同位置的物理或环境状况(如声音、振动、移动或污染物等)。
  廖大颖指出,嵌入式 RFID 传感器所形成的传感器网络,更可应用于智能型电表、影像监视、交通监控、家居照顾和工厂自动化等范畴。将 RFID 功能嵌入于定位系统 (GPS) 或其他行动装置(如手机),可针对个别对象进行识别、定位与追踪,提供实时、在地、个性化的特殊服务与应用。在物联网中,嵌入式RFID的创新应用,商机庞大,充满无限想象空间。
  在 RFID 应用系统架构中,介于 RFID 读写器与上层应用程序间,会使用 EPCglobal ALE 所定义的中间件,提供上层应用程序对于读写器接收到卷标之内容数据,进行数据计算、数据过滤、数据聚合等工作,以减少后端服务器的运算负荷。目前市场上的 RFID 中间件,体积过于庞大,无法直接移植至嵌入式 RFID 产品或系统中。嵌入式 RFID 必须依其产品设计目的及功能目标,选择或自行开发轻型且易于移植的中间件作为其系统应用。
  除了产品多功能、低功耗、微型化的要求外,嵌入式 RFID 所面临的挑战来自RFID端的设计与现场应用。不同于一般数字系统设计,RFID 电路对于讯号噪声处理及组件质量要求较高。RFID 天线设计与制作,亦是嵌入式 RFID 产品或系统成败的关键之一。RFID 读写器于现场应用时可能受到其他噪声源,如日光灯、无线电话、手机等干扰,造成读写效果不佳。RFID 读写器与卷标间的通讯亦可能受到环境中多重路径影响,无法正常读写。
  廖大颖认为,由于自行培养 RFID 开发团队所费不眦,嵌入式系统多选择购买现成 RFID 模块、或委外开发其产品中 RFID 功能部分。在选择 RFID 合作伙伴时,应选择产业的产品设计,以确保该嵌入式 RFID 产品之可靠度、价性比及功率效能等成功因素。好的RFID伙伴必须能提供完善的 RFID 开发工具包,包括所有开发原型所需的软/硬件套件,并使用嵌入式系统熟悉的开发工具,如 C 或 .net。RFID 供货商应提供现成或客制化天线,以因应不同应用需求。其所提供的 RFID 读写器功能应能支持多项产业标准及*协议,可擦写所有主流 RFID 标签,并能依据每张标签的特性,使其读写效能达到佳。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物流技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物流技术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物流技术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
推荐产品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2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