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环会
当前位置:物流技术网>新闻首页>法规标准

七部门合力推进农村物流发展

2019-06-24 13:22:58*阅读量:1126 我要评论


导读:改善农村物流设施条件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目前,邮政业城乡发展不平衡,电子商务配送站点覆盖率低和冷链快递服务能力弱。

  【物流设备网 法规标准】为深入贯彻落实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部署,持续提升邮政业服务“三农”能力,加快推进现代化,近期,国家*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供销合作总社出台了《关于推进邮政业服务乡村振兴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5月23日,国家*召开专题新闻,局新闻发言人、政策法规司司长金京华对《意见》进行了解读,预计到2022年,将实现快递服务村村通,打造农村现代寄递物流网并实施农产品冷链建设工程。
 
  改善农村物流设施条件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目前,邮政业城乡发展不平衡,电子商务配送站点覆盖率低和冷链快递服务能力弱。为破解74.9%的村没有农村电商配送站点这个突出问题,《意见》提出,要将村邮站纳入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强化电子商务、便民服务、收寄投递、自提服务等功能。为了提升冷链服务能力和农村投递效率,《意见》提出,支持企业建立覆盖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储存、销售等环节的全程冷链快递物流体系;建立县、乡、村消费品和农资网络体系,利用农村客运班车代运邮件快件。
 
  按照中国国家*等部门新出台的《关于推进邮政业服务乡村振兴的意见》,预计到2022年,邮政服务乡乡有局所、建制村直通邮,快递服务乡乡有网点、村村通快递,实现建制村电商寄递配送全覆盖。县域邮政业供给能力和供给质量显著提高,涉农寄递物流产品丰富,绿色发展成效明显,寄递渠道安全畅通。邮政业深度融入现代农业体系和乡村产业发展,将打造一批服务现代农业示范项目,有效促进持续增收和巩固脱贫成果。邮政业在农业农村发展和社会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意见》坚持走中国特色乡村振兴之路,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立足邮政业定位,发挥服务“三农”优势,找准突破口,明确发力重点,提出了十项主要任务。主要聚焦在五个方面:
 
  一是夯实基础。针对农村网络设施建设滞后的现状,《意见》提出:新建扩建县域邮政、快递处理中心,整合资源建设电商仓储设施和快递物流园区,推动村邮站纳入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打造农村现代寄递物流网;实施冷链建设工程,建设现代化农产品冷链快递物流集散中心,构建全程冷链快递物流体系,推广冷链寄递标准和服务规范。
 
  二是提率。为整合涉农网络设施资源,提升农村寄递物流网络运行效率,降低流通成本,《意见》提出:推动县域邮政网络设施资源社会共享,建立县、乡、村消费品和农资网络体系;鼓励快递企业在业务量小的统一开展收、拣、运、投业务;推进交邮协作,利用农村客运班车代运邮件快件;优化农村运输组织模式和投递路线,打造无人机投递示范区。
 
  三是增强动能。在推进邮政业与现代农业、乡村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方面,《意见》提出:实施“一地一品”示范工程,推广“寄递+电商+农特产品+农户”模式;加强农商互联,开展农产品分等分级,发布农特产品寄递服务标准;注重挖掘乡村文化和旅游资源,发行邮资票品,合理布局主题邮局,销售手工艺品和农特产品。
 
  四是优化服务。为切实加强农村快递包装治理和寄递渠道安全监管,《意见》提出:高起点发展农村绿色寄递,研发符合农产品特点的绿色包装,使用环保胶带,减少网购农产品二次包装;在农村地区夯实寄递渠道安全基础,有效落实收寄验视、实名收寄和过机安检三项制度,加强安全生产;推广警邮、税邮合作,拓展服务范围,打造政务代理综合服务平台。
 
  五是促进增收。在助力脱贫攻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方面,《意见》提出:发挥行业网络和市场优势,支持家庭工厂、手工作坊、乡村车间发展;加强农民快递职业技能培训,培育当地电商快递致富带头人;在贫困地区优先加强邮政网点、危旧局所改造,推进邮政企业农村电商 平台建设,助力贫困地区农特产品上行。
 
  下一步,国家*将会同有关部门,全面推进《意见》的贯彻落实,通过加强部门协同、强化组织建设、开展典型示范、大力宣传引导等措施,把《意见》落到实处,有效服务乡村振兴。
 
  (原标题:七部门合力推进农村物流发展 全国建制村2022年实现快递送到村)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物流技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物流技术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物流技术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
推荐产品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2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