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环会
当前位置:物流技术网>新闻首页>行业动态

甘家华:推进城市绿色货运配送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2019-06-05 09:00:52电车资源阅读量:881 我要评论


导读:*运输部规划研究院综合所物流中心主任、工程师甘家华,从国家的政策背景、物流行业的总体发展、物流行业的未来规划三方面进行了“推进城市绿色货运配送高质量发展思路与对策”的主题演讲。

  【物流设备网 行业动态】*运输部规划研究院综合所物流中心主任、工程师甘家华,从国家的政策背景、物流行业的总体发展、物流行业的未来规划三方面进行了“推进城市绿色货运配送高质量发展思路与对策”的主题演讲。
 
  近日,由电车资源、西安新能源汽车产业协会联合主办的“2019中国(西安)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大会”在西安举行。*运输部规划研究院综合所物流中心主任、工程师甘家华,从国家的政策背景、物流行业的总体发展、物流行业的未来规划三方面进行了“推进城市绿色货运配送高质量发展思路与对策”的主题演讲。电车资源整理现场演讲材料,主要内容报道如下:
 
  一、政策背景
 
  (一)打赢蓝天保卫战
 
  截至目前,我国共有近600万辆城市物流配送车,其中老旧柴油车占比高、污染大、能耗高,技术水平落后,加剧了城市的环境污染。城市人口及产业集聚所带来的生活和生产物流需求迅速增长,所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据统计,我国城市货运交通量约占城市交通总量的20~30%、排放占30~40%。货运车辆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排放分别占汽车排放总量的68%和79%。
 
  甘家华表示,绿色是城市货运配送示范工程的核心目标之一。近几年,*一直致力于推动老旧柴油货车改造以及货车低水平、过剩运能的淘汰工作,包括城市配送领域落后产能的淘汰和更新,推动新能源城市配送车辆推广应用是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的重要内容,终实现新能源车辆使用标准化、普及化。
 
  (二)促进物流降本增效
 
  促进物流业降本增效是国家现代经济体系建设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城市配送是物流重要的末端环节,是物流体系中“初和后的一公里”。
 
  三难问题成为“顽症”:进城难、装卸难、停靠难、运输组织粗放,空驶率较高、以客(车)代货(车)、运输效率低下。
 
  运输组织粗放、企业协同不足、组织模式发展缓慢,成为抬高整体物流运营成本的重要因素。
 
  甘家华表示,目前各部委层面和*对整个货运物流行业非常关注,其核心关键词为“降本增效”,尤其城市配送领域,作为整个物流的末端环节,占到整个成本的1/3以上。
 
  (三)国家层面统筹部署
 
  *颁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物流业降本增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意见》提到,优化城市通行政策,鼓励商贸、物流企业协同开展共同配送、夜间配送;《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城市绿色配送行动,推进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关于加快道路货运行业转型升级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深入实施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
 
  经*同意颁布的《*等十四个部门促进道路货运行业健康稳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该计划提出,完善城市物流配送体系,组织开展城市绿色货运配送试点。
 
  甘家华指出,城市配送示范工程作为货运领域的重点任务,各个部门正在合力推进,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共同推动城市配送发展。
 
  (四)推动城市物流高质量发展
 
  开展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完善干支衔接的货运枢纽设施,推动城际干线运输和城市末端配送的有机衔接 。优化城市配送车辆便利通行政策,解决通行、停靠和装卸作业问题。发展共同配送等*货运配送组织方式。推广应用新能源城市配送车辆,淘汰老旧柴油货车。
 
  建立绿色的城市物流体系。大幅提高新能源和清洁能源配送车辆比重,有效降低城市物流能耗水平和污染物排放。形成集约的城市货运配送组织链条,提升城市货运配送的整体效率,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
 
  甘家华表示,配送是城市内货物运输,有干线和末端,在城市节点进行的运输和转换,通过干线运输和城市末端配送有机衔接推动发展,以及车辆便利化推行政策,*的运输组织模式推广和创新,新能源物流行业将得到快速发展,而新能源车辆的推广应用也将成为重头戏。
 
  二、总体进展
 
  (一)统筹规划建设城市货运配送节点网络
 
  建设要求是统筹三个层次的节点网络建设。在城市周边布局规划和建设具有干支衔接并组织共同配送的大型公共货运枢纽,实现甩挂与末端共同配送衔接组织和转换;城区配送节点网络,分拨中心或公共配送中心:统一存储、集中分拣、共同配送集约组织功能;货物装卸点、公共配送站:装卸、分拣、暂存等服务功能。
 
  (二)优化完善城市配送车辆便利通行政策
 
  *的《城市道路交通文明畅通提升行动计划》提出,要进一步优化城市物流货运车辆的通行管理,合理规划设置城市商业区、居住区、生产区和大型公共活动场地等区域的停车设施及行驶区域、路线、时间。完善公开、公平、公正的车辆通行管理制度;加大车辆监管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和数据共享力度,提高网络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做好城市配送需求量调查预测工作,优化完善城市配送运力调控和通行管控政策;制定完善并严格落实相关技术标准,推动城市配送车型向标准化、厢式化发展,推广新能源配送车辆并给予通行便利;加快推进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
 
  *《关于加快道路货运行业转型升级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到,对符合标准的新能源城市配送车辆给予通行便利,除特殊区域外,对纯电动轻型货车原则上不得限行。
 
  (三)加快标准化新能源城市货运配送车辆推广应用
 
  甘家华表示,目前我国新增新能源车辆数量可观,行业整体发展势头良好,发展空间巨大。初步统计,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去年累计新增新能源物流车3万台以上,保有量超11万辆;配套充电设施建设推进有序,建成新能源物流车配套充电桩超2万余个,多数城市对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布局规划。
 
  新能源车辆应用模式不断创新。各地在大力推广新能源车辆的同时,也涌现出了新能源物流配送车辆租赁共享、“新能源+”等模式的应用。如成都推广“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现代金融+移动互联网”模式的绿卡城配,目前在成都本地配送市场投放的新能源物流车已达600余辆;深圳地上铁提供“新能源物流车+租赁服务”模式服务,目前在成都投放的新能源货运汽车已超过2500辆。
 
  (四)引导和鼓励城市货运配送组织模式创新
 
  甘家华认为,引导和鼓励城市货运配送组织模式创新是新能源货运行业推动的重点,包括统一配送、集中配送、共同配送。要完善夜间配送管理体系,支持货运配送企业延伸服务链条,推进干线甩挂运输与城市共同配送的一体化运作,推动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联盟,开展跨区域货运配送的业务合作、同城共同配送的组织协作。目前,统仓统配”“一车多单、多点卸货”“标准化托盘共享”“带板运输”“甩挂+共配”“货运出租车”“货运公交”等创新组织模式在示范城市中不断创新。
 
  三、下一步安排
 
  (一)开展工作督导
 
  *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动态管理工作的通知》,强化动态管理和绩效考核。动态管理工作采取“城市自查、省级督导、部级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切实加强示范工程创建任务的推进落实。制定《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绩效考核评分细则》,从体制机制、城市配送基础设施、配送车辆及配套设施、便利通行政策、*组织模式、信息化建设、市场主体培育、物流降本增效和节能减排等8个方面,设置了18评价项指标,形成城市绿色货运配送发展绩效评估体系。编写《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创建监测分析报告》,通报各有关部门和城市。
 
  (二)开展任务考核
 
  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关于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的任务,到2020年,将在全国建成100个左右的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项目。城市建成区新增和更新轻型物流配送车辆中,新能源车辆和达到国六排放标准清洁能源车辆的比例超过50%,重点区域达到80%。其他涉及到的充电桩建设、通行政策,各个部门负责各个部门的政策制定并落地实施。
 
  (三)开展宣传推广
 
  *、*、*将根据各有关地区报送的阶段性总结报告和绩效考核情况,组织开展主题宣传活动。深入总结经验做法,加快成果转化和复制推广,通过召开全国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现场推进会、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经验模式案例集等形式,为推进全国城市绿色货运配送发展提供典型案例和鲜活样本。
 
  (四)启动第二批示范工程建设
 
  甘家华介绍,将按照运输结构调整任务要求,适时启动第二批示范工程建设,在保证质量前提下稳步推进。遴选示范工程的条件包括城市规模上、区位条件上、物流基础上、政策环境等,结合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包括物流大通道节点布局进行遴选,重点推广应用新能源物流配送车辆,优化完善城市配送车辆便利通行政策、完善城市物流基础设施,创新组织模式。
 
  后,甘家华表示,城市配送发展事关民生大事,更事关打赢蓝天保卫战、促进物流业降本增效的大局。政府各相关部门、行业协会、配送企业,车辆制造企业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城市绿色货运配送高质量发展,让业态更加健康,运输更加,城市更加美好!
 
  (原标题:甘家华:推进城市绿色货运配送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物流技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物流技术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物流技术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
推荐产品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2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