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环会
当前位置:物流技术网>新闻首页>市场行情

谷小猛:新能源物流车路在何方?

2019-06-05 08:57:08电车资源阅读量:905 我要评论


导读:“通过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新能源物流车产业必将洗尽铅华始见金,褪去浮华归本真。”近日,在由电车资源主办的2019中国(西安)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大会上,货拉拉运力总监谷小猛表示。

  【物流设备网 市场行情】“通过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新能源物流车产业必将洗尽铅华始见金,褪去浮华归本真。”近日,在由电车资源主办的2019中国(西安)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大会上,货拉拉运力总监谷小猛表示。
 
  电车资源整理谷小猛演讲主要内容如下:
 
  一、新能源物流车市场剖析
 
  2015年至今,纯电动物流车生产销售的保有量累计超过50万台,每年以翻倍的速度增长。新能源物流车在政策鼓励、资金青睐、全民关注、前赴后继的“市场”引导下,在2018年底形成了个短暂的产业辉煌。
 
  1、市场利好因素
 
  (1)路权开放城市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刚需企业或个人开始使用新能源物流车辆来完成配送服务。
 
  (2)车辆质量越来越好,续航里程增长,故障率下降,新能源物流车的使用功能也在不断缩小与燃油车的差距。
 
  (3)主机厂配套服务体系和充电网络的不断完善,让车辆使用人的顾虑日渐减少。
 
  (4)市场教育和认知在加强,新能源物流车信息透明化,吸引更多人了解和使用。
 
  (5)通过市场培育和模式探索,一些运营企业进入行业,了行业的发展潮流,传统的汽车经销商也在思考转型和尝试。
 
  2、市场不利因素
 
  (1)补贴下降,车辆购置成本明显增加,油电车的采购差价与使用成本在电车的使用周期内达不到平衡。
 
  (2)加油和充电的差距因为资源调配问题,电车使用成本不具备明显优势,即使有改善,但差距仍然没有明显的缩小。
 
  (3)充电配套设施建设速度远低于车辆投放速度,影响车辆的正常使用,便捷性得不到提升。
 
  (4)不良品质的产品推广,对终端用户产生负面影响,个别事件,影响用户对新能源物流车的使用信心。
 
  二、行业低谷之殇
 
  1、库存积压严重:据不完全统计,全国上牌车辆使用效率低下,库存积压严重,预计有40%的车辆,里程在国家补贴领用标准的2万公里里程之内。以深圳为例,轻卡车型初步预估库存在一万台以上,没有销售或租赁使用。
 
  2、恶性竞争:为了使产品快速达到补贴标准,商家采用低价竞争策略,对日渐羸弱的新能源物流车租赁和销售市场带来冲击。
 
  3、融资难:产业融资难,新资金不进来,原来的资金被套牢,行业缺少新鲜血液补充。
 
  4、整合迫在眉睫:行业整合迫在眉睫,一些资产也存在严重低估水平,投资、并购等商业行为也进入产业萧条期。
 
  5、技术瓶颈:技术发展遇到瓶颈,新产品升级换代缓慢;老旧车型充斥市场,影响创新升级、正向开发产品的投入积极性。
 
  6、安全隐患:产品质量事故引发的纠纷不断,影响使用者信心。的几个案例不断发酵,把新能源物流推到另一个风口浪尖,从2018年热火朝天、欣欣向荣的良好局面,推向寒冷的冰点。
 
  三、路在何方?
 
  1、政策扶持:开放更多的路权,先转化刚需的企业和用户,利用市场可见率,为行业发展做出示范和榜样;完善其他配套政策,如便捷停车、证照审验,去除地方保护政策等。
 
  2、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加快充电桩等公用设施的建设与审批流程,扩大企业的投入规模,为新能源物流车辆的使用提供基础服务保障。
 
  3、产品升级:根据应用场景,开发生产更多适合不同应用场景的产品,供客户选择;做好前期市场调查与客群分析,听取各方建议,不再闭门造车。
 
  4、服务升级:加大服务网络建设的投入,完善服务体系,解决或缓解因技术瓶颈或制造成本原因带来的使用影响。
 
  5、运营升级:运营企业要转变思维观念,将融、租、售结合,针对不同客群,设计多样的合作方案,提高客户转化率。与客源方合作,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提高客户粘性,降低违约、突发事件的发生概率,节约管理成本。想客户之所想,急用户之所急。
 
  ,谷小猛倡议,所有从业者一起净化市场环境,形成以产品质量市场、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通过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良币驱逐劣币,重塑从业者的信心。我们坚信:新能源物流车产业必将洗尽铅华始见金,褪去浮华归本真。
 
  (原标题:谷小猛:新能源物流车路在何方?)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物流技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物流技术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物流技术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
推荐产品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2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