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环会
当前位置:物流技术网>新闻首页>国内新闻

5G,从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转型的新动能

2019-04-23 13:34:07物流设备网阅读量:2568 我要评论


导读:  作为国家战略新兴技术之一,5G的时代已经来临。近日,北京畅融工程季暨2019北京5G产业与金融发展论坛在京举行。来自不同领域的业内专家、企业家、投资机构代表等汇聚这里,共同探讨5G时代与金融赋能的机遇与挑战。

  作为国家战略新兴技术之一,5G的时代已经来临。近日,北京畅融工程季暨2019北京5G产业与金融发展论坛在京举行。来自不同领域的业内专家、企业家、投资机构代表等汇聚这里,共同探讨5G时代与金融赋能的机遇与挑战。
 
  京东物流研发部总架构师者文明受邀参会并发表《5G,产业转型升级新动能》的主题演讲,从产业转型升级的角度,诠释了5G将给产业带来的全新面貌。
 
▲京东物流研发部总架构师者文明
 
  发表《5G,产业转型升级新动能》演讲
 
  //5G使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迈进//
 
  4G技术孕育了举世瞩目的互联网经济,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以电商、社交、文娱为代表的消费互联网迅速崛起。而随着5G时代的到来,消费互联网正加速向产业互联网迈进。
 
  到底什么是5G?5G代表着3个场景,分别是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大规模机器通信(mMTC)、高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者文明表示,“通过这些强大的应用场景,5G具有高速率、广连接、高可靠、低延时的特点,进而实现万物互联。5G已经完全突破了传统通信技术点对点的通信模式,让更多的物联网设备、工业设备进入通讯网络,进而使各行业加速融合,产业互联网正在加速形成。5G由此所带来的产业增长也非常值得期待。”
 
  所谓产业互联网,是指传统产业借力大数据、云计算、智能终端以及网络优势,提升内部效率和对外服务能力。
 
  者文明表示进一步解释道,4G时代的消费互联网是以通信和社交为核心,实现人和人之间信息交互,其连接对象是人、PC和手机。而5G时代的产业互联网则将网络连接渗透到了企业内部,其连接对象是人、设备、传感器等,通过通信(5G)、IoT、数据智能、机器智能等技术实现了生产之间的互联和协同。
 
  依托产业互联网,各个行业的转型升级,也将从传统产业的独角戏,升级为与产业互联网的协同“大合唱”。
 
  //布局5G 京东物流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作为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5G将成为未来行业创新、转型升级的支柱性技术。除了传统的通信设备厂商、通信服务运营商外,以京东为代表的科技企业巨头也进入了5G赛场。
 
  者文明介绍,目前5G已经在云游戏、视频、AR/VR、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能物流、工业控制、远程作业、自动驾驶等诸多领域落地。
 
  以京东物流为例,者文明向大家展示了5G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今年3月,京东物流宣布,在上海嘉定建设国内5G智能物流示范园区,依托5G网络通信技术,通过AI、IoT、自动驾驶、机器人等智能物流技术和产品打造高智能、自决策、一体化的智能物流示范园区。这也是5G技术和物流行业深度结合的智能物流示范园区。根据设计规划,京东物流5G智能物流园区将实现高智能、自决策、一体化,推动所有人、机、车、设备的一体互联,包括自动驾驶、自动分拣、自动巡检、人机交互的整体调度及管理,搭建5G技术在智能物流方面的典型应用场景。
 
  在夯实自身5G技术落地的基础上,京东物流也积极寻求“外脑”合作。不久前,京东物流与中国移动在雄安新区开展了5G网络下的配送机器人测试运行。中国移动5G网络的高速率与低时延,保证了雄安新区配送机器人采集的高清画面,实时传输到位于开发区的京东集团总部无人车指挥中心,并通过指挥中心实现对配送机器人的远程实时操控,控制时延从原先4G环境下的3-4秒,大幅缩短到毫秒级,同时进行的一系列自动驾驶测试项目,在5G支持下均获得理想的效果。
 
  者文明表示,5G时代的到来让万物互联的设想变成现实,进而为行业转型升级带来支柱性技术支撑。未来,京东物流将与更多合作伙伴一起,充分拥抱5G,发挥自身技术积累及多场景优势,把握社会发展节奏,带动相关行业转型升级,推动我国信息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物流技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物流技术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物流技术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
推荐产品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2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