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环会
当前位置:物流技术网>新闻首页>数据统计

天能上半年销售收入113.6亿元 净利润4.61亿元,稳固地位!

2017-09-01 11:08:26中国物流设备网阅读量:1572 我要评论


导读:8月29日,天能动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能动力”)公布了截止2017年6月30日的中期业绩。上半年财报新鲜出炉,一起来看看吧!

  8月29日,天能动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能动力”)公布了截止2017年6月30日的中期业绩。上半年财报新鲜出炉,一起来看看吧!
 
  报告期内,天能动力实现销售收入113.62亿元,净利润4.61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4.8%、13.6%,双双再创新高峰。其中新能源锂电池销售收入4.55亿元,同比增长57.5%;资源再生对外销售收入5.48亿元,同比增长34.0%;微型电动汽车电池销售收入8.60亿元,同比增长39.3%;电动自行车及三轮车电池销售收入71.39亿元及20.99亿元,同比增长24.6%及28.3%。
 
  铅酸电池地位依旧稳固,不可动摇
 
  作为公司的主营业务,报告期内铅酸蓄电池实现销售收入100.98亿元,同比增长26.5%,增速喜人。在2017年上半年国家宏观经济形势下,天能实现逆势上扬,屡创佳绩,充分证明了铅酸电池当前的地位不可动摇。
 
  报告期内,公司成功进入*“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同时还获*评为“质量*企业”,真正实现铅蓄电池的绿色生产、环保节能。公司推出的真黑金电池、稀土硅胶电池、铅碳电池、精品电池等系列,实现了全型号、全功能的产品覆盖。集团新增的工业电池、储能电池、起动启停电池生产设备,再一次扩大了铅电池的应用推广领域。
 
  锂电池板块全面发力,发展迅速
 
  收入结构调整,是天能动力不断努力的方向,锂电板块的收入占比上升,再一次证明了锂电的爆发增长。报告期内,锂电池实现销售收入4.55亿元,同比增长57.5%。
 
  天能动力锂电池生产基地
 
  2017年2月,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发布了《2016年度中国动力锂离子电池20强企业名单》,天能动力的三元材料动力锂电池销售量位居*四名。公司锂电池业务成为行业内一家进入“2017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的企业。
 
  在这个技术先行的领域,天能动力在研发上始终保持地位,目前公司拥有磷酸铁锂、镍钴锰三元两种自主技术,研发生产磷酸铁锂方型、三元18650型电芯、电池管理系统及PACK电池包。全新发布的三元软包型电芯产品,支持大电流充放电,功率更大,比能量达到200Wh/kg以上。
 
  在上海投放的享骑共享电单车全部使用天能锂电池
 
  在整车市场,公司已向奇瑞汽车、康迪电动汽车、力帆汽车、众泰汽车[股评]、华立集团、南京金龙等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供货。其中,奇瑞小蚂蚁(eQ1车型)100%配套天能锂电池PACK。在产能领域,在浙江长兴新建的3GWh新能源汽车动力(储能用)锂电池项目开始分步投产,全部达产后锂电池总产能达到5.5GWh。
 
  资源再生逐步踏入红利期,再添动力
 
  报告期内,天能动力资源再生领域把握住了环保的趋势,开展废旧电池回收业务,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控制了原材料风险,并提供了利润贡献。2017年上半年再生铅对外销售收入5.48亿元,同比增长34.0%。
 
  公司目前已经拥有华东、华北两个旧电池回收基地,处理产能达40万吨/年,回收率在99%以上,成为全国大的回收处理废旧铅电池的*与示范。
 
  开拓储能领域,探索“一带一路”市场
 
  天能动力积极响应国家战略,主动开拓储能市场。早在2010年,天能动力已经成立了铅碳储能实验室,并已拥有自主。现阶段,公司拥有1500万KVAh汽车用动力(储能)电池、3GWh新能源汽车动力(储能)锂电池等充裕产能,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则可以自主解决后期的替换,资源再生业务能自主解决储能电池的回收处理,产业链较为完整。
 
  未来,公司计划发展铅碳电池及锂电池在电力储能及户用储能上的应用,通过“一带一路”辐射美洲、欧洲、澳洲、亚太等海外地区,提前做好技术、客户、产能的准备,迎接市场的爆发增长。
 
  天能集团作为中国新能源动力电池,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用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做好实业,促进传统产业化和新兴产业规模化的同时成为中国制造业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中的新引擎,将为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贡献天能的智慧,发挥天能的能量。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物流技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物流技术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物流技术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
推荐产品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2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