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环会
当前位置:物流技术网>新闻首页>国内新闻

科技革命时代,看京东物流如何打造智慧供应链

2017-06-09 10:39:12中国物流设备网阅读量:853 我要评论


导读:前段时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下文简称“中物联”)联合京东物流发布了中国智慧物流2025“蓝皮书”——《中国智慧物流2025应用展望》。蓝皮书指出,2016年物流数据、物流云、物流技术服务的市场规模超过了2000亿元,预计到2025年,中国智慧物流服务的市场规模将超过万亿。

  前段时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下文简称“中物联”)联合京东物流发布了中国智慧物流2025“蓝皮书”——《中国智慧物流2025应用展望》。蓝皮书指出,2016年物流数据、物流云、物流技术服务的市场规模超过了2000亿元,预计到2025年,中国智慧物流服务的市场规模将超过万亿。
 
  智慧物流的加速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必然趋势,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到来,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机器人、AR/VR、区块链等新技术驱动物流在模块化、自动化、信息化等方向持续、快速变化,为产业转型升级创造了重大机遇。我国的智慧物流应该说还处于近些年的起步阶段,但已经成为我们国家整个物流发展的新亮点,智慧物流正在成为物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源泉。
 
  智慧物流是以物流互联网及大数据为基石,从智慧化的开放平台、数字化运营、智能化技术作业三大层面转变产业发展方式,实现跨企业联动。如果把智慧物流看作“人”,智慧化平台就 是“大脑”、数字化运营就是“中枢”、智能化作业就是“四肢”。“大脑”负责开放整合、共享协同,通过综合市场关系、商业模式、 技术创新等因素进行全局性的战略规划与决策,输出行业解决方案,统筹协同各参与方;“中枢”负责串联调度,依托云化的信息系统和 智能算法,连接、调度各参与方进行分工协作;“四肢”负责作业执 行,依托互联互通、自主控制的智能设施设备,实现物流作业率、低成本。
 
  京东自07年起就开始自建物流,发展到现在,其供应链物流体系包括仓配一体、冷链物流、大件物流、供应链和供应链金融等服务。京东的智慧物流体系从仓、配、后一公里等维度树立。随着物流业的转型升级,物流企业对智慧物流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越来越多样化,今天我们从供应链体系梳理一下:
 
  1仓
 
  京东通过“分布式仓储”,迅速在全国各地的若干个主要城市同时实现了“让商品离买家近”的目标。目前京东在全国范围内拥有263个大型仓库,已经运营了7个大型智能化物流中心——“亚洲一号”,自营配送覆盖了全国98%的人口。
 
  其实,京东仓储作业已经在自动化层面发展多年,未来的智能化仓库,机器人、AGV 等设备是互联互通的,并具有自主控制、自我学习和适应新规则的能力以及更高的柔性程度和稳定性。
 
  2016年双11前夕,京东正式向外界展示了由其自主研发的自动化物流仓储系统,负责此项目研发的京东X事业部总裁肖军透露,京东“无人仓”是自主研发的定制化、系统化整体物流解决方案,掌握了核心智慧物流设备与人工智能算法,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未来的智能化仓库,机器人、AGV 等设备是互联互通的,并具有自主控制、自我学习和适 应新规则的能力以及更高的柔性程度和稳定性。
 
  以存取和拣选环节为例:基于多层穿梭车技术的货到人拣选已经实现,未来将会应用拣选效率更高的货到机器人拣选方式,以及“取货+拣选一体化”的机器人拣选方式。
 
  2,运输、配送
 
  京东运输是京东整个物流体系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大数据的系统调拨、编队运输、无人货车等技术的投用,使运输、配送环节得以智能化。购物场景的碎片化以及交付地点的动态化,使未来在实现无人化作业的同时,基于实时定位、动态节点的交付,将逐渐融入到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中。
 
  在绿色运输方面,近年来,京东联合国内大型电动汽车整车厂家共同测试、推动研发电动物流货运车,用于各分拣中心到配送站点路段的运输。去年六月,首批京东新能源货车在北京、上海、成都三地上路运营。
 
  据测算,普通柴油货车每百公里油耗至少11升,按照日均行驶200公里计算,如果采用新能源电动车,一辆车一年将至少减少5.84吨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新能源车也将由此产生巨大的环保和生态价值。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物流技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物流技术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物流技术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
推荐产品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2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