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环会
当前位置:物流技术网>新闻首页>国内新闻

中石化累计投资千亿美元布局“一带一路”

2017-04-27 14:26:41中国起重机械网阅读量:1758 我要评论


导读:

  “一带一路”既是促进中国本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中国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有效途径,为央企“走出去”提供了新的重大历史机遇。
 
  目前,中石化已成为“一带一路”国家重要的中国合作企业之一。中石化在这些国家到底拿下了哪些项目?我们从中石化官方拿到了其新全的资料。
 
  截至2016年底,中石化已在“一带一路”国家的油气勘探开发、石油和炼化工程服务、原油、设备材料及石化产品贸易等领域开展了合作,近五年累计合作投资金额近千亿美元。从上游的油气勘探开发到中游的炼化工程服务,再到贸易仓储领域,中石化在“一带一路”国家均已有所布局。
 
  上游的油气勘探开发领域是中石化走出去的重头戏,也是截止目前投资金额多的领域。自2001年以来,中石化先后在11个“一带一路”国家从事油气勘探开发投资合作。
 
  截止2016年底,中石化在“一带一路”国家的上游领域拥有或参与项目18个,主要位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印度尼西亚、缅甸、伊朗、叙利亚、沙特、也门、埃及、蒙古等国家。截至2016年底,中石化累计投资203.11亿美元,累计获得权益油产量9831.6万吨。
 
  在石油工程服务领域,截止2016年底,中石化向20多个“一带一路”国家提供石油工程服务,业务涵盖钻井、测井、物探、地面工程等,并带动了设备及材料出口。2011-2016年累计签订工程技术服务合同745个,合同额109.8亿美元,累计完成合同额78.6亿美元。
 
  炼化工程服务领域是中石化是拿手的项目,目前其合同金额虽然低于上游领域,但发展潜力巨大。在这一领域,2011-2016年期间,中石化与10个“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新签业务合同72个,合同金额95.27亿美元,累计完成合同额73.49亿美元。项目涵盖伊朗、沙特、哈萨克斯坦、阿联酋、印度、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
 
  在贸易领域,中石化不断深化与“一带一路”国家在石油等贸易领域的合作。2011-2016年,中石化累计从15个合作国家进口原油11亿吨;累计向64个合作国家出口化工产品35.3亿美元,累计从18个合作国家进口化工产品102.27亿美元;累计向合作国家出口设备材料2.6亿美元,累计进口设备材料9163万美元。
 
  在炼化仓储项目方面,截至2016年底,中石化在“一带一路”的5个国家投资了6个炼化仓储项目,累计投资约52亿美元。
 
  案例:中石化在沙特能源转型过程中的投资情况
 
  位于西亚的沙特阿拉伯,是我国“一带一路”倡议蓝图中的重要一站。沙特是以石油闻名的世界大原油生产国、石油输出国组织的“老大哥”。2016年,我国与沙特贸易额达423.64亿美元,自2004年以来,沙特连续第13年成为我国在西亚北非地区大贸易伙伴。我国也自2013年以来,连续4年成为沙特的大贸易伙伴。
 
  中石化在中沙经贸关系中居重要地位。过去5年,进口沙特原油占中国进口量的绝大部分,石油化工贸易额占中沙贸易总额约50%,中石化投资额居中国企业投资沙特位。合作也从油气资源合作向高附加值、研发方向转型。
 
  2017年3月16日,在国家主席和沙特国王萨勒曼见证下,中石化集团公司董事长王玉普与沙特基础工业公司董事长萨乌德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探讨在中国与沙特两地分别开展项目合作的机遇,旨在共同推进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沙特“2030愿景”。该协议的签署将进一步深化两国既有合作关系,助力两国国家战略实施。
 
  2016年1月20日,主席与沙特国王萨勒曼共同出席中沙延布炼厂投产启动仪式。延布炼厂是中国石化海外炼化项目,也是中国在沙特大的投资项目。该厂设计加工能力达到40万桶原油/日(约合2000万吨/年),拥有的炼化设施,生产的汽柴油质量可满足美国标准和欧5标准。
 
  中石化是沙特、科威特大钻井承包商。在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方面,中国石化在沙特、科威特、埃及、苏丹等10个阿盟国家承担钻井、物探、地面建设等工程技术服务业务,“十二五”期间,累计新签合同额71.62亿美元,完成合同额55.63亿美元,成为沙特、科威特大钻井承包商。中国石化与埃及国有的萨瓦石油公司合资组建的中萨钻井公司,目前是埃及第二大钻井公司。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物流技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物流技术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物流技术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
推荐产品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2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