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环会
当前位置:物流技术网>新闻首页>媒体导读

长江集装箱改道武汉线:可节约成本1.3亿元

2014-06-24 14:22:34中国物流设备网阅读量:2766 我要评论


导读:长江集装箱运输自发展以来,以其安全、便捷并与接轨的特性渐渐被市场认同,并以每年40%的速度快速发展。近年来,长江干线吞吐量迅速增大,集装箱运输走向高峰。然而,长江集装箱运输上中下游极不平衡的问题成为了长江水运发展的困扰。日前,武汉大学专家评审的《长江中上游集装箱运输组织优化研究》发布,数据表明,长江中上游集装箱若在武汉中转将比现行路线节约成本1.3亿元。

  导读:长江集装箱运输自发展以来,以其安全、便捷并与接轨的特性渐渐被市场认同,并以每年40%的速度快速发展。近年来,长江干线吞吐量迅速增大,集装箱运输走向高峰。然而,长江集装箱运输上中下游极不平衡的问题成为了长江水运发展的困扰。日前,武汉大学专家评审的《长江中上游集装箱运输组织优化研究》发布,数据表明,长江中上游集装箱若在武汉中转将比现行路线节约成本1.3亿元。
  

长江集装箱改道武汉线:可节约成本1.3亿元

  长江上游水路集装箱运输起步于1993年,作为一种新的运输方式,以其安全、便捷并与接轨的特性逐步被市场所认同,并以年均30--40%增长速度快速发展,至2008年,长江上游各港集装箱吞吐量达60万标箱,水路集装箱运输成为川渝地区高附加值的外贸进出口货物的主要运输方式。
  
  2013年,长江干线完成货物通过量19.2亿吨,同比增长6.7%。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8.6亿吨,同比增长6.4%。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完成2.49亿吨,同比增长11.2%;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357万TEU,同比增长9.1%;旅客发运量完成612.9万人次,同比减少5.0%。
  
  从货类情况看,大宗散货均保持增长。煤炭及制品、石油天然气及制品、金属矿石、钢铁、矿建材料、水泥、非金属矿石、化工原料及制品吞吐量分别完成4.41亿吨、8385.8万吨、3.80亿吨、1.10亿吨、2.96亿吨、1.24亿吨、7646.4万吨、6863.5万吨,同比分别增长6.4%、8.4%、7.6%、7.7%、6.5%、13.7%、3.5%、2.5%。
  
  从区段情况看,上游货物吞吐量增速快,下游货物吞吐量增速慢,上中下游货物吞吐量同比分别增长9.7%、8.7%和5.9%;下游所占比重大,但份额同比有所减少,上中下游货物吞吐量占港口货物总吞吐量的比重分别为8.8%、9.6%和81.5%,同比分别增加0.2个百分点、0.2个百分点和减少0.4个百分点。
  
  从主要断面情况看,同比出现较大增幅。三峡断面货物通过量10722万吨,同比增长13%;三峡船闸货物通过量9706.7万吨(不含客船折算吨),同比增长12.7%;上下行货物通过量所占比重分别为62%、38%。
  
  日前通过专家评审的《长江中上游集装箱运输组织优化研究》表明,长江中上游集装箱在武汉新港中转,比现行的*海外高桥港中转每年可节约费用1.3亿元。
  
  据了解,此项研究将轴辐式运输组织理论应用于内河集装箱运输组织优化。所谓轴辐式理论,是指在大规模运输中,从不同的出发地到达不同的目的地,或者从相同的出发地到达不同的目的地,货物先到一个中间地点进行转载,然后再直达式运输服务,目的主要是为了集中交通流量,采用大型载运工具运输,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和范围经济效益。此前,轴辐式理论常用于航空运输,能够大幅降低物流成本,后来逐渐推广至公路铁路等运输方式。
  
  现在,长江中上游的集装箱通常是从重庆、泸州、岳阳等港口,用内河小船运往上海外高桥,再通过水上快巴或公路运往上海洋山港。根据该研究,通过比对岳阳、武汉、芜湖、上海外高桥各个中转港口,以武汉—洋山为轴线中转方案在必要运费率、燃油消耗、运输时间等技术经济指标上优势明显,运输总成本低4.96%,每年可节约1.3亿元,其中,时间总成本可下降11.1%,每年可节约0.6亿元;年燃油总耗低8.4%,每年可节约燃油消耗约1.1万吨,减少碳排放约3.5万吨。
  
  武汉新港管委会主任张林表示,该项目研究成果将对推进长江中上游集装箱运输结构调整与优化、提高集装箱运输效率和降低运输成本、加强武汉中游航运中心枢纽地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物流技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物流技术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物流技术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
推荐产品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2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