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环会
当前位置:物流技术网>新闻首页>编辑视点

冷链物流业发展未来四大趋势

2014-06-13 14:16:51中国物流设备网阅读量:4050 我要评论


导读:2014年是中国冷链物流蓬勃发展的一年。冷链物流涉及食品、物流、医药等各个产业,在中国这个拥有13.6亿人口的国家,对冷链物流产业的需求之大,要求之高可想而知。在冷链物流前景一片利好的情势下,各大电商纷纷按捺不住,掀起一片争夺冷链物流市场的狂潮。小编结合冷链物流产业发展势头,预测未来冷链物流业将有四大发展趋势

  导读:2014年是中国冷链物流蓬勃发展的一年。冷链物流涉及食品、物流、医药等各个产业,在中国这个拥有13.6亿人口的国家,对冷链物流产业的需求之大,要求之高可想而知。在冷链物流前景一片利好的情势下,各大电商纷纷按捺不住,掀起争夺冷链物流市场的狂潮。小编结合冷链物流产业发展势头,预测未来冷链物流业将有四大发展趋势:
  

  一、电商结合:促进冷链物流系统化进程
  
  冷链物流业的迅猛发展吸引了各大电商的眼球,同时,电商对冷链物流市场的争夺也促进了冷链物流系统化进程的发展。
  
  今年四月,京东与獐子岛计划在活鲜领域展开O2O垂直供应链深度整合。六月,亚马逊将入华后的首笔战略投资贡献给了上海的区域性生鲜网购平台“美味七七”,旨在占领中国冷链物流市场份额。菜鸟网络准备在七月把冷链日配业务扩大,希望终实现核心城市间的冷链配送。与此同时,顺丰也要来分一杯羹。近日,顺丰速运与佳沃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希望在生鲜食品产地直供、冷链物流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构建生鲜食品全供应链管理模式。

  

冷链生鲜需求大

  电商将其对客户体验的重视以及对产品从产地到终端配送的严格要求带入冷链物流市场,促进冷链物流实现存储、运输、配送、销售、IT支持、客服一体化进程,冷链物流逐步实现系统化发展。
  
  二、一条龙服务:仓储、运输、配送共融发展
  
  冷链物流要求在仓储、运输、宅配的每个环节都要保持产品的保鲜度,也就是说,冷链物流在运输中必须保证安全、低温、。这就需要冷链物流企业做好一条龙服务,保证步步到位,运送新鲜,快捷的产品到用户手中。
  
  目前,我国冷藏冷冻食品产业发展时间比较短,冷冻食品渠道相对封闭。加上我国冷链仓储、运输、宅配各个环节都面临着技术不到位,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因此,加强一条龙服务,促进仓储、运输、宅配的共融发展能够打开我国冷冻食品运输渠道,真正实现整条冷链运输链的保温控制。保证我国冷链物流向好向上发展。
  
  三、推波助澜:技术革新是关键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在冷链物流业中,冷藏保温技术体现在运输链的各个环节。目前我国冷链运输技术大多采用机械制冷方式,即使用冷冻机组进行温度控制。而机械制冷虽然结构简单,价格便宜,但是对控温的度低,容易导致冷链运输环节上的重大疏漏。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制冷技术也渐渐朝着电子制冷等高科技方向发展。机械制冷向电子制冷的技术革新将减少我国冷链物流运输环节中的损耗,大限度的提升冷链物流未来发展空间。

  

冷藏半挂车

  四、冷链设备:节能、环保、更智能
  
  对于企业来说,高质量的生产设备和高水平的管理是让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从国内冷链情况来看,冷链运输使用的车体形式可以分为冷藏半挂车和改装车两个大的类别。冷藏半挂车在欧美冷链市场是主流车型,其主要特点是多拉、快跑、较易实现、节能。冷藏改装车主要是在各种二类汽车底盘上进行专业改装,这种车型是改装后与汽车底盘成为了有机的整体,这也是目前国内冷链市场保有量比较大的主力车型。由冷藏改装车向冷藏半挂车的进化是中国冷链运输车型改良的关键。我国应该研制出适合国内感谢运输的、环保、轻量化的冷藏半挂车,从而推动运输设备的更新换代。
  
  对于冷链物流企业来说,冷链装备不仅仅是一种运输设备,更应该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冷链综合智能化运输系统。在运输设备改良升级的基础上,采用智能化信息系统,可以使整个冷链供应链更安全、快捷、,从而为企业创在更多的价值。
  
  我国冷链物流业发展前景一片利好,随着经济技术与科学的进步,有了电商的踏足,我国冷链物流业将向着信息化、服务化、科技化方向发展,冷链物流将走向日趋成熟的明天。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物流技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物流技术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物流技术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
推荐产品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2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