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环会
当前位置:物流技术网>新闻首页>行业相关

采矿设备自动化升级在即 机器人成行业应用主力

2018-12-04 11:07:56中国物流设备网阅读量:578 我要评论


导读:  随着我国经济及自动化水平的快速发展,采矿设备的自动化开始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以机器人为主的设备升级受到越来越国家的关注,采矿机器人正成为增强企业竞争力,推动采矿产业升级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国物流设备网 行业相关
  随着我国经济及自动化水平的快速发展,采矿设备的自动化开始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以机器人为主的设备升级受到越来越国家的关注,采矿机器人正成为增强企业竞争力,推动采矿产业升级发展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随着可开采领域的不断拓展,开采难度的日益加大,以及安全保障意识的进一步增强,采矿产业的发展正在迎来重大改变。自动化采矿需求的持续释放,推动着各国对于采矿设备的研究与创新,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科技的应用,不仅提升了矿山开采的效率与质量,有效增强了传统采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更推动了采矿产业的转型与升级,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采矿设备自动化趋势凸显
 
  对于如今的采矿产业来说,采矿设备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方面从整体来看,由于传统设备生产效率低下、人工依赖性较强,让企业采矿一直处于采出率不高、事故多发且人员与能源浪费严重的尴尬境地;另一方面从我国具体来看,国内高产工作面的逐渐增多,也让采矿各工序对设备的要求不断提高,以人工为主的作业和管理方式正在遭到淘汰。
 
  在这样的情况下,随着计算机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以及自动化技术在众多领域的日渐普及,采矿设备的自动化发展开始提上日程。2016年11月,*通过发布《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年)》,明确提出未来5年要大力推进矿业领域科技创新,积极推动采矿设备的科技融合与应用,让采矿业走上推智慧化建设的新征程。
 
  因此可以看出,自动化已经成为采矿设备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在采矿设备的自动化趋势之下,未来不仅采矿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方式将迎来有效升级,我国矿产产业和国民经济也将获得显著提升。
 
  机器人成行业应用主力军
 
  目前,在机电一体化技术、微电子技术等的助力之下,我国采矿设备的自动化应用已经有很多,比如提升机电控系统、瓦斯检测系统、车载系统、GPS定位系统、矿山调度系统、铲运机技术等等,它们都给传统采矿的作业和管理带来了智能化、自动化、数字化的升级。
 
  但在众多的系统与装备中,机器人无疑是重要的自动化应用之一。采矿机器人作为采矿业中为的一类科技产品,不仅与技术的融合十分成熟,其应用环节也为广阔。据了解,当前的采矿机器人包括了采掘、凿岩、井下喷浆、瓦斯和低压检测、水下开采等多种类型,每个类型对应单独的一项开采环节,终形成了对所有环节的全覆盖。
 
  近年来,机器人产业的大爆发,需求市场出现的新变化,本就为采矿机器人的多元化、化和智能化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政府政策与企业的加码也给采矿机器人提供了重要保障,机器人成为采矿行业的主力军显然无可争议。
 
  与此同时,伴随着矿产可开采领域逐渐向深海和太空延伸,在这些人类无法涉足的领域中,机器人更是展现出了*的适应性与功能性。未来,水下采矿、深海采矿和太空采矿机器人终将成为新领域下的主要作业工具,届时机器人的行业主体地位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为行业发展带来重要意义
 
  那么,机器人作为采矿行业发展的主力军,究竟能为行业发展带来哪些积极的影响呢?如果以其在当前应用为成熟的煤炭开采行业来看,采矿机器人所带来的自动化推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提高了煤炭的开采效率和质量。相比于传统人工加半自动机械的煤炭开采方式,有了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加持的机器人,能够通过信息的检测、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制定出为优化的开采、生产和控制策略,大大提升煤炭开采效率和生产质量。
 
  其次是提高了生产可靠性和安全性。煤炭行业具有以下特点,作业环境复杂、生产连续性较强,作业危险性十足,因此不管是对于人工技能素质还是机械的作业能力来说,都具有较高的要求。而机器人凭借高度集成的软硬件系统,以及自动化的智能技术应用,有效地提升了作业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对于行业发展具有显著意义。
 
  后是节约了行业能源和人力资源。一方面,机器人通过“机器换人”有效的减少了人工的使用,在保证工人安全、减少作业风险的同时,也节约了相应的人工成本;另一方面,机器人通过采用电动机、风机等节能型机电装置,也可以起到节能减排的目的,进而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物流技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物流技术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物流技术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
推荐产品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2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