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环会
当前位置:物流技术网>新闻首页>国内新闻

区块链 物流金融——随行付物流革命新方向

2018-06-26 11:42:38中国物流设备网阅读量:935 我要评论


导读:中国物流业市场规模巨大,发展潜力惊人。2017年中国物流业总收入高达8.8万亿元,其中合同物流金融服务市场规模达到1万亿元。与此同时,我国物流行业在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自身行业效率。对标物流总收入8.8万亿的市场数字,效率提升对应的市场价值都将数以千亿计算。

  中国物流业市场规模巨大,发展潜力惊人。2017年中国物流业总收入高达8.8万亿元,其中合同物流金融服务市场规模达到1万亿元。与此同时,我国物流行业在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自身行业效率。对标物流总收入8.8万亿的市场数字,效率提升对应的市场价值都将数以千亿计算。
 
  区块链技术诞生后,为物流行业引爆了一场翻天覆地的技术及产业革命。区块链平台具有高度包容性、高度安全性和极低成本的特征,这些都是传统物流金融公司难以赶超的核心优势。谁能在物流行业中使用区块链技术,就能在快速发展的行业中占机,成为物流行业未来方向的者。
 
  随行付从物流金融入局,在区块链金融创新上*。作为全国的物流金融技术创新企业,是国内利用区块链技术的物流金融(合同物流)服务平台。随行付打造基于区块链的应收账款平台,实现物流企业、平台方、核心企业、银行之间信用的传递,有效解决中小物流企业应收账款的确权难、转让难、融资难问题。
 
  物流金融和供应链金融可复用区块链技术解决方案,因此随行付在物流金融的区块链技术探索具有*的产业拓展能力。一旦物流金融领域的区块链解决方案稳固成立,随行付自然可以扩展到供应链金融领域。中国供应链金融市场是合同物流金融的20倍,随行付相应的市场业务布局将获得更大的增长空间。
 
一、站C位,力挺小微实体
 
  2017年10月,*发布的《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要积极稳妥发展供应链金融。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逐年增长,到2020 年预计有望达到14.98 万亿人民币。
 
  随行付发力供应链金融场景,使用区块链技术创新革命,为物流企业提供的金融服务,既是对国家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推行普惠金融政策的积极响应,同时也是对高速成长的供应链金融市场风口的敏锐把握和前瞻布局。
 
  供应链金融的行业痛点在于行业集中度很低,中小物流企业信用不足,无法通过信用背书从银行获得足以支撑企业发展的融资支持。2017年前50强物流业务收入占全国物流业总收入的11.1%。中国约有60万家物流公司,其中合同物流公司占三分之二,近90%的合同物流企业为员工人数不足500人的中小微型企业。
 
  随行付作为全国的区块链金融创新者,了物流行业的区块链技术革命,是国内将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于合同物流金融的服务平台。随行付为解决中小物流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构建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应收账款平台。供应链金融各方上链后,将实现信用和数据在物流公司、核心公司、银行和平台各方信贷间的有效传导,顺利解决了中小物流企业应收账款确认困难,难以转移,难以融资的问题。
 
  随行付将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数据整合到链中,以确保数据安全性,同时实现数据服务的透明可视化。买卖双方可以更好地掌握物流信息的跟踪,通过智能合约技术降低双方风险。
 
  同时,随行付对应收账款权益进行数字化处理,通过加密措施确保债务人真实表达,促进应收账款权益分拆,流转和确认,提高应收账款流动性,优化业务流程。采用多重签名和智能合约技术可以加强资本流动控制和现金回馈控制,并加强资本流动管理。
 
  在传统模式下,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被认为太小,金融机构难以满足融资需求。随行付利用区块链共识机制的优势来交叉验证多方,以确保业务真实性并防止欺诈风险。同时,利用区块链追溯实现应收账款融资与基础业务的一一对应。利用区块链技术解决方案,随行付帮助在传统模式下难以获得融资的中小物流企业将能够获得融资。
 
  二、落地、落地、落地
 
  中国物流运输的企业有数百万家,企业规模较小,市场占有率分散是行业主要的问题。中国物流市场分散程度很高,体现在公司多和头部厂商份额低。他们经常表现为一人一车一电话的作坊模式。中国物流公路零担市场*名市场份额之和占行业整体的1.8%,美国市场*市场份额之和却高达70%。
 
  随行付携带足够强的线下落地基因和支付技术实力,将有效解决区块链技术在支付和物流领域的落地难题,为物流“后一公里”保驾护航。
 
  随行付通过线下团队全面覆盖物流各平台市场份额,有利于充分调配资源,达到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的目的。随行付在全国设立了28家省级分公司,拥有超过50万的线下业从业人员。这些线下从业人员遍及在中国200余个城市。
 
  (以广州地区为例,渗透至三四线城市)
 
  在“区块链+物流金融”的物流金融创新领域,随行付的线下布局对于目标客户的市场教育至关重要。对于区块链等新兴行业而言,项目落地需要经历四个步骤:联系客户,教育客户,开发客户和服务客户。随行付大型的线下团队具有专业知识和销售能力,可以接触到全国各地的中小物流公司,中小型物流公司即使不具备区块链知识,也能通过线下团队逐渐接触并理解区块链,加入区块链解决方案平台。同时线下团队亦能为客户提供后续服务,进行信息收集和离线调整。
 
  庞大的线下团队使随行付的区块链物流金融平台快速登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成为了随行付区块链平台的独特竞争壁垒,支持区块链平台的快速健康发展。为更多中小型物流公司服务。
 
  随行付强大的支付能力将更加迅猛地推动物流金融创新落地。随行付是中国的第三方支付机构,拥有全面完整的执照支付资格。牌照包括*颁发的全国银行卡收单牌照、互联网支付牌照、移动电话支付牌照、跨境人民币结算服务资质等全牌照。
 
  随行付在第三方支付行业历经七载,业务经验成熟。可为小微物流企业实现定向支付、加油费、高速费、车辆定位技术等服务。同时,也可点对点实时解决小微企业“支付结算难、支付结算时间长”这一痛点。
 
  随行付的支付能力在推动物流金融落地上有三大核心作用。首先,用随行付的第三方支付数据可以实现资金流转链。其次,通过随行付平台将物流公司的应收账款融资资金直接发放到司机手中,代预支款,可避免资金被物流公司风险挪用。三是可以满足小微企业“短,小,频”贷款的特点,对企业实行及时和有针对性的分批付款。
 
  区块链+物流金融——随行付物流革命新方向
 
  三、区块链恰到好处
 
  小微企业资金匮乏,融资渠道狭窄;核心公司账户的压力和管理供应商链的困难;金融机构受到信息不对称阻碍,难以有效开拓小微客户。这种种行业痛点*成为物流金融的行业痼疾,限制了供应链金融市场的有效扩张。
 
  随行付基于区块链价值传播和协作的特点,有望使用区块链技术解决上述物流行业问题。随行付拥有近100人的专业技术开发团队,采用成熟的区块链技术解决方案确保平台的良好运行,充分发挥其技术优势物流行业革新。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根本原因是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信任无法传递。物流金融是一个典型的区块链解决方案可适用的非标准化场景,具有多主体参与,信息不对称,信用机制不完善和信用标准。
 
  随行付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物流合同领域。其使用新兴技术如分布式数据存储,加密算法和共识机制,以解决传统物流核心公司,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融资问题和供应商信任等问题。区块链能实时可靠地记录和转移资金,物流和信息流,实现信用有效传递,有效解决中小物流企业信贷收集和融资难的问题。
 
  随行付的区块链解决方案是降低物流企业信用成本的一剂良药。区块链技术以极低的成本解决了信任与价值的可靠传递难题,具备防伪、防篡改的特性,可以构建一个更加共享开放、更透明可信并可核查追溯的可靠系统。任何数字形式的资产认证、记录、登记、注册、存储、交易、支付、流通,均可通过区块链实现。
 
  随行付使用区块链技术还能减少物流金融中违背市场竞争原则和侵害供应链各主体间权益的行为,降低企业的搜寻成本、决策成本以及执行成本。区块链技术有助于削减中介化成本。企业在区块链系统中作为网络上的一个节点,点与点所有点之间都可以直接交易,彼此不需要中介进行信任背书。
 
  同时,随行付使用区块链技术将有助于降低物流合同各方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在传统的合同物流模式下,核心公司不愿做信用认可,中小物流公司融资额普遍偏低。随附行利用区块链技术,依靠强大的密码学原理构建了一套可信的信任验证工具,可以建立一套企业识别系统,让企业、产品、应用和服务进行交互。
 
  目前已有不少小微企业加入随行付区块链物流合同服务平台,在创新技术的赋能下实现了各项数据的高速增长。据广东地区的物流小微企业贷款量结果显示,随行付贷款的单月放款总额超3000万,并保持持续增长态势。合作的企业包括车联天下物流平台、中顺洁柔、广东塑料交易所等,下阶段会有更多小微企业加入随行付,通过平台规模化效应实现数据和效率指数级增长。
 
  自主可控、信任可靠是物流金融需要关注的关键问题。随行付利用“区块链+物流金融”技术创新将有助于打破信息不对称,削减各种信任冗余成本,引爆物流合同乃至供应链金融的创新革命。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物流技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物流技术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物流技术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
推荐产品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2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