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环会
当前位置:物流技术网>新闻首页>法规标准

环保新政将促叉车行业向节能环保转型

2017-08-04 11:22:08中国物流设备网阅读量:5564 我要评论


导读:叉车行业向节能、环保转型已不是新话题,但在环保新政的浪潮下大有促进行业加快转型之势。

  叉车行业向节能、环保转型已不是新话题,但在环保新政的浪潮下大有促进行业加快转型之势。
 
  一、国家环保政策方面的促进作用  1、大力推进环保督查问责
 
  7月 29日起,第三批*环保督察组陆续向被督察省份反馈督察情况,截至目前,督察组已向天津市、山西省、安徽省、福建省、辽宁省反馈督察情况。根据公开的信息来看,五省份已有2980人因环境保护问题被问责。
 
  随着新环保部长李干杰上任后,督查风暴在环保部提出的“五步法”环保督查管理思路有序推进。环保执法力度越来越大,将从严治理“散乱污”企业作为强化督查的重点内容之一,并对无法升级改造达标排放的企业,9月底前一律关闭。
 
  随着大气环境的恶化,政府以及人民对于环保的关注越来越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节能环保渗透到各行各业,叉车行业的改革与创新也势在必行,在节能技术方面的创新及产品也将向智能化、环保型方向发展。企业要生存,转型升级是必然之路,而这势必会增加很大一笔成本,一些小企业被淘汰也在所难免,短期内可谓是行业阵痛,但从长远看,生产过程和产品都要求环保节能是对用户、社会有利,也有利于叉车行业未来的发展。
 
  2、能源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为了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减少使用传统能源是必然之举,能源结构调整势在必行。而实现能源转型的重要办法是实现清洁能源替代,比如水能、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而叉车的动力源,在内燃叉车方面,如何让柴油消耗量降低,或使用新型的燃料,比如液化天然气(LNG主要成份为甲烷)、液化石油气(LPG)等环保能源为燃料的叉车,使内燃产生的碳排放大幅度下降或为零。在电动叉车方面,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充/放电达1500次或是使用如锂电等的新能源电池或是其它燃料电池等。
 
  二、非道路移动机械环保信息公开的促进作用
 
  非道路移动机械与道路移动机械(如轿车)相比具有排放标准低、使用时间长的特点,还因用于装载和搬运重物,其大部分时间是大扭矩,大功率运转,排放经常达到峰值的特点。在国家环保政策的大背景之下,非道路移动机械环保信息公开出台可谓十分及时和必要。从7月1日开始至今,对非道路移动机械环保信息公开已执行了一个多月时间,在*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环保信息公开平台中,我们尝试以企业名称查询,已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企业已主动公开了非道路移动机械环保信息,虽仍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暂不具备在本企业网站公开非道路移动机械环保信息,但并不影响环保信息公开对叉车行业的促进作用。非道路移动机械环保信息公开其实是一项简政放权,公开透明,便民的政策,公民知情权得以实现,不仅是公众对于非道路移动机械的监管,更是促使了各企业和制造商提高自身标准以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和作用。
 
三、非道路移动机械环保信息标签(试行)
 
  非道路移动机械环保信息公开的同时,环保信息标签(试行)也同步进行,该标签的编号为环保信息公开编号+产品流水号,环保信息公开编号中包括污染物排放阶段与噪声排放阶段(如适用),并要求在机身明显位置粘贴环保信息标签,公开主要环保信息。非道路移动机械环保信息标签标注,也将大大提高制造、进口企业及用户的节能环保意识。
 
  四、行政处罚手段促进环境污染行为得以纠正
 
  近几个月不断传出北京市某区叉车排放烟度值超标被罚款已在*网站上公示,以行政处罚手段促进环境污染行为得以纠正。
 
  叉车排放烟度值超标,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五十六条关于防治废气、尘和恶臭污染的规定的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的规定,责令其改正,并一台叉车就被罚5000元。行政处罚手段具有较强的约束力,具有一定的强制性,比其他手段发挥作用快。当然任何法律的制定和实施都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行政处罚本身也同样不是目的,小的方面是为了叉车排放烟度值超行为得以纠正,在使用的叉车可以通过包括尾气净化器等各种形式的整改,但新购叉车用户一定会把节能、环保这一因素考虑内,从大的方面是大家的环保意识加强,让被侵害的社会关系得到恢复。
 
  无论是国家环保大环境下或是非道路移动机械环保信息的公开与环保标签标注,或是行政处罚手段,这都将提高全行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为大家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促使生产商和企业不得不提高自身的标准,形成竞争的良性循环,这股环保风暴让来袭将会促进叉车更快的向节能、环保转型。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物流技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物流技术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物流技术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
推荐产品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2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