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环会
当前位置:物流技术网>新闻首页>市场分析

高成本成冷链配送前行“拦路虎”

2014-09-25 11:33:16中国物流设备网阅读量:2813 我要评论


导读:自2013年以来,冷链行业因电商巨头的介入而变得热闹非凡。但是冷链物流在前行的同时则面临保鲜难问题。据悉,冷链配送成本高成为前行的拦路虎。

  导读:自2013年以来,冷链行业因电商巨头的介入而变得热闹非凡。但是冷链物流在前行的同时则面临保鲜难问题。据悉,冷链配送成本高成为前行的拦路虎。

  近日,有媒体报道,家住广州的李先生中秋前在网上订了212只固城湖大闸蟹,岂料到手后发现,大部分螃蟹都死了,只有4只还活着。日前,汪女士在网上购买了一些叶类蔬菜,收货后看到蔬菜的颜色已经发黄,叶子变蔫了。

  作为网购中日渐红火的“行当”,网购生鲜产品让不少“宅人”兴奋了一把,不用出门就可以尝到各种新鲜水果、蔬菜、海鲜和肉类。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尽管网购生鲜方便快捷,但遇到与李先生、汪女士同样事情的人也不在少数。究其原因,业内人士分析,网购生鲜产品要经历冷链配送等中间环节,食物在这一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腐烂、变质等情况。

  生鲜网购咋这么不靠谱?

  昨天,记者在淘宝网搜索“生鲜食品”时,出现了近千余条产品信息。在一款销售牛肉的产品详细信息栏内,记者并未看到相关食品许可证。在物流配送一栏,记者只看到产品做真空处理的详细过程,并未说明产品是否会放入防潮保温箱以及加冰袋进行保鲜。

  对此,从事生鲜销售的王琦说:“现在很多商家为追逐自身利益,在产品尚未卖出前就不注意保鲜。同时,生鲜产品对运输配送的要求很高,而现在有条件进行冷链配送的物流企业很少,大多数快递企业在冷链配送方面的配套设施不完善。因此,消费者在网购生鲜时很容易买到变质、腐坏的商品。”

  高成本成冷链配送“拦路虎”

  在走访中,记者也了解到,尽管不少购物网站开设有生鲜的售卖频道,但在产品运输配送等方面未能及时跟上。有业内人士认为,成本高或许是电商未配备冷链物流的重要原因。

  从事物流服务业的刘东平表示:“冷链配送是产品保鲜的重要方式,且冷链配送的系统比一般的物流更为复杂,费用比普通物流贵很多,非一般企业所能承受。”

  保证生鲜食品安全须多管齐下

  面对冷链配送问题,中国包装教育委员会常务委员魏风军说:“目前,我国没有制定冷链行业的统一标准。生鲜产品种类多样,每个品种对温度、存储、运输等方面的要求不一样,制定行业标准不仅能够给配送企业以参照,还对行业有序发展有益。建议政府部门牵头,携手行业、相关企业尽快制定统一标准,保证网购生鲜食品的品质,保证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除此之外,还要解决好网购生鲜食品的退换货问题。王琦说:“由于生鲜食品保存时间短,冷链配送尚无法做到冷链逆向物流,因此退换货几乎成了不可能。针对这一问题,相关物流企业可以制定标准,比如消费者在签收前先检查产品,签收后24小时若发现质量问题,物流企业可以建立售后体系,亲自上门为顾客处理。不过,在退换货问题上还存在很多争议,想要拿出解决方案,需要时间。”

  政策支持生鲜电商发展

  “冷链这几年这么火热,也与国家对整个冷链以及食品安全标准的提升有密切关系。”郑淳对记者表示,食品腐烂变质是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

  公开资料显示,国家对食品安全标准不断加码。2009年2月,*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以食品安全为主题的法律《食品安全法》,2009年7月*颁布《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2012年6月,*发布《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十二五”规划》,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重要决定》进一步要求保障食品药品安全。

  国家对于冷链产业的发展也出台了具体的政策。2010年6月,*发布《农产品[-0.80% 资金 研报]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提出到2015年我国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达到20%、30%和36%以上,冷藏运输率分别提高到30%、50%和65%左右,流通环节产品腐损率分别降至15%、8%和10%以下。《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也提到,要统筹规划农产品市场流通网络布局,重点支持重要农产品集散地、优势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建设,并要求健全覆盖农产品收集、存储、加工、运输、销售各环节的冷链物流体系,加快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降低流通费用。

  苏宁易购人士表示,2014年*一号文件强调大力发展农产品网上交易,进一步促进了电商企业对生鲜市场的期望。

  “生鲜是消费者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消费者对于生鲜的支出也比较固定,这对于电商企业来说是一个商机,谁能在生鲜市场分得一份属于自己的蛋糕,谁就在生鲜行业占有一定的地位。”苏宁易购生鲜负责人对记者说。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物流技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物流技术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物流技术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
推荐产品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2911号